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市场经济体制
2、判断题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上的主要特点是?
[? ]
A.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B.国家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
3、选择题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缴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的规定,这些余粮
A.必须全部上缴国家
B.农民无权支配
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4、判断题
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出现不同结果的客观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
B.国际环境的影响
C.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革命政党的领导
5、判断题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