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22 06:33: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问题。(28分) 材料一:云南省区域图及对应地区地貌景观图。
 材料二:云南省主要城市降水量及温度统计
城市
| 降水总量(mm)
| 平均温度(℃)
| 09年 6-10月
| 多年同 期均值
| 去冬今春
| 多年同 期均值
| 去冬今春
| 多年同 期均值
| 昆明
| 501.5
| 785.4
| 27.9
| 85.3
| 11.5
| 9.5
| 大理
| 800.8
| 823.0
| 16.4
| 100.0
| 10.9
| 9.5
| 思茅
| 1012.7
| 1146.6
| 73.3
| 124.9
| 15.2
| 13.8
| 蒙自
| 486.4
| 595.1
| 23.7
| 92.6
| 15.5
| 13.6
| 丽江
| 764.1
| 846.6
| 2.3
| 27.9
| 8.6
| 7.4
| 腾冲
| 797.0
| 954.6
| 20.7
| 119.9
| 10.2
| 8.6
| 材料三:云南省地形构成及2008年农业产值结构
 (1)云南省南北相差仅8个纬度,却具有寒、温、热三带的气候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丙地形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云南省去冬今春出现严重干旱的主要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一,分析乙城市最适合发展的工业部门是?,其有利区位因素有哪些?(8分) (4)依据材料三,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是否合理,说明理由。(10分)
2、单选题 明长城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采用了不同的构筑方法:长城的西半段全部用夯土筑成;东半段曲折延伸,外部用砖石砌成,内部夯土。据此回答题。
 小题1:长城没有跨越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小题2:长城东西两段构筑方法不同,原因是 A.东半段是平原,西半段是戈壁 B.东半段降水多,西半段降水少 C.东半段人口少,西半段人口多 D.东半段地势平坦,西半段地势起伏大
3、单选题 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问题。
 小题1: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 A.①地势高低 ②人均土地面积 ③年平均气压 ④年平均气温 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 ②地势高低 ③水能资源 ④热量资源 C.①人均土地面积 ②人均粮食产量 ③热量资源 ④人口密度 D.①人口密度 ②年降水量 ③年平均气温 ④人均粮食产量
|
小题2: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①—地形和气候
B.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③—降水量和地形
D.④—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4、综合题 根据下表中的有关数据,完成各题

(1)根据表中资料,绘制上海市产业结构的扇形图。
(2)人均GDP最高的是________,该地区发展经济最大的问题是________资源的短缺。
(3)三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________,其产业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
(4)三地区中地理位置最为优越的是______,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表格中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
具体地区
| 年生产量(万吨)
| 可载人口量
|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长江中下游
| 88 600
| 22 000
| 395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