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十)
2017-08-22 08:06: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小题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分析图中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中间有波动,而且是前期下降速度较快,后期下降速度较慢,故答案A错误,早期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故答案B错误,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大,答案C错误,产业结构逐渐由第一产业为主变化为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故答案选D。 小题2:当前该市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结构较为合理,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方向应该是逐渐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成为该市主导产业,所以劳动力指向型(纺织、服装企业)和原料指向型(化工、机械)工业应该积极转出,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留出空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9分)读下列甲、乙两幅区域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M、N均是世界著名河流,试分析两条河流季节变化的差异及其原因。(4分) (2)a岛屿旅游业十分发达,阳光充足,沙滩细腻,植被茂盛,气候宜人。试分析a岛屿气候成因。(3分) (3)甲与乙区域自然景观是否相同??成因?。(4分) (4)甲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具有而乙区域没有的经济作物是?。试说明甲区种植这种经济作物的有利条件?。(4分) (5)b岛屿名称在当地土著居民语言中有“多山的地方”之称,旅游业比较发达,但面积狭小的岛屿西南部和东北部降水特点有较大差异,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2分) (6)近年来,我国与甲、乙两图区域石油贸易日益增强,进一步扩大了我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渠道,两区域的四大石油生产国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2分)。
参考答案:(1)M河流水量季节变化较大(1分),N河流水量全年比较平稳(1分)。因为M河水量主要来自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区(1分),N河流域靠近赤道,全年降水比较均匀,水量稳定。(1分) (2)a岛屿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1分)冬季,在湿润的西风气流控制下,降水量较大,(1分)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下沉气流控制,炎热干燥(1分)。 (3)不同(1分)?甲大部分地区终年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1分)乙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属热带雨林气候。(1分) (4)棉花(1分)?光热充足(1分),土壤肥沃(1分),灌溉水源便利(1分) (5)岛屿是山地地形,东北部为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东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1分);西南部为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1分)。 (6)利比亚、埃及、墨西哥、委内瑞拉(2分)
本题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甲、乙分别位于非洲、拉丁美洲北部,因为其各自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气候类型、河流及其他景观特点的差异,所以对其区域的开发应因地制宜,根据其各自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开发。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下面甲、乙两国图,回答问题。
 (1)乙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2)试简述图中M、N两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并分析由此而造成的两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3)M河流域的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____,试分析种植该作物有利的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 (1)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大多数河流自东(东南)向西(西北)流 (2)M河(锡系河)以冰雪融水为主,N河(塞纳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水文特征:M河,水量小,一年中有春汛和夏汛;N河,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无明显汛期 (3)棉花 ①光照丰富(光热充足);②灌溉便利(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昼夜温差大;⑤土壤肥沃;⑥棉花收获期降水少。
本题解析: (1)乙是法国,根据河流水系特征判断地形地势。 (2)M河(锡系河)位于中亚,河(塞纳河)位于西欧。二河水文特征从流量,流水,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3)M河(锡系河)位于中亚,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其自然条件从地形,水源,光照,热量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图,回答(1)——(2)题。
 (1)由图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特点是 [? ] ? A、点、线、面开放格局同步发展 ? B、内陆省会城市与边境城市同步发展 ? C、沿边省区的省会与沿海城市同步发展 ? D、东、西部地区同步发展 (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于 [? ] ? A、1980年 ? B、1985年 ? C、1988年 ? D、1992年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分) 材料一?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产地
| 含油量
| 运输费用(元)
| 生产成本(元/kg)
| 生产方式
| 国产大豆
| 17%
| 0.18
| 1.60
| 粗放式
| 进口大豆
| 19%
| 0.16
| 1.28
| 集约式
|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全国
| 人均耕地面积(Km2)
| 0.31
| 0.21
| 0.10
| 0.02
| 0.07
| 0.05
| 0.10
|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Km2)
| 4916
| 5872
| 5870
| 7044
| 6207
| 6175
| 4885
|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 (2)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 单选 ) (1分) ?。 A.靠近市场 B.光热充足 C.土地肥沃 D.水源丰富 (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________( 双选 )(2分)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 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D.大量施用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5)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_____。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_______。这种现象也同时存在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它省份。请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1)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1分) (2)C (1分) (3)价格低(1分) 含油量高(1分)? (4)? AC (2分) (5) 低(1分)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2分) (6)高(1分) 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占有粮食多 (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1)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土地和地形方面分析。(2)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肥沃,利于大豆生长。(3)结合材料二,进口大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和含油量上。(4)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主要从品质和市场方面分析,加大劳动力投入将增加成本,大量使用无机肥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5)由于东北地区纬度高,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故单产较南方地区低。(6)由于我国东北地区耕地广阔,人均耕地面积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故人均粮食产量高。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