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22 08:49: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世界各大洲夜间照明状况图”,回答问题。
 上图中能正确反映出的现象有 ①人口分布状况? ②农业发展水平? ⑨经济发展水平? ④环境质量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⑧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读图,从图中的照明状况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密集区,照明多,①对。经济越发达地区,照明越多,③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不需要照明,②错。环境质量状况与照明也没有必然的联系,④错。所以B对。A、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某校旗杆正午影端位置一年内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该校所处的纬度为 ( ) A.66°34′N B.23°26′N C.23°26′S D.66°34′S
| 小题2: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的日期可能为 (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于该地一年中正午时旗杆影端都不指向南方,即太阳直射点不可能位于该地以北,因此可排除位于南半球的C、D项;①、③时杆影为零,即发生了直射现象,又可排除A项;故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为23°26′N。 小题2: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杆影指向北方且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离北回归线最远,可能是12月22日。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地理基本功。本题也可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旗杆影端位置由②变为③的过程,即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在此期间,地球公转线速度先加快后减慢;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不断缩小,直至发生极夜现象,但这一时段内,我们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 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 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晨线、昏线) (3) 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_, 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 (5) 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只考虑纬度因素),昼夜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6) 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 (7)下图是一幅“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虚线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在图中根据以下要求画出同时期的光照图。要求:①用箭头表示自转方向,②画出晨昏线,③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参考答案: (1) 图要求正确(2分)? (2) 晨线? (3)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内为极夜? (4)? B C? (5) ?C? B? D ?B? (6) 12点? 6点? 8小时 ? (7)略(6分)
本题解析: (1) 日照图的太阳光线画时要注意,阳光过直射点且延长后要过地心(图中的圆心),然后在直射光线两侧画平行光,一般用三条光线表示即可。? (2) 读图,图中EF线是昼夜分界线,是晨昏线。根据定义,顺着自转方向过EF线,由夜半球进入了昼半球,所以是晨线。? (3)读图可以看到,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内为极夜。所以此时北半球节气是冬至日。? (4) 在日照图上,昼半球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点太阳高度小于0,位于晨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等于0, B、C两点位于晨昏线上,所以太阳高度等于0。? (5) 读图,根据各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可以判断C点与直射点间的纬度差最大,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因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图中四点B的纬度最高,且在南半球,所以昼长最长的是B。自转线速度 只与纬度有关,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D的纬度 最低 ,位于赤道上,纬度 是0度,所以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D。昼夜变化幅度也只与纬度有关,纬度高,变化幅度大,所以昼夜变化幅度最大的是B。? (6)读图可以判断,此时A点是直射点,地方时的时刻是 12点。 D点位于赤道,日出时刻是6点 。读图可以判断,C点的日出时刻是8点,所以昼长时间是8小时 。 (7)在南极点为中心的图上,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晨昏线画时要与阳光垂直,图中是两个切点的连线,且过极点。朝向太阳的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为夜半球。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四天中,符合“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但仍在南半球”这一事实的是 A.“五一”劳动节 B.元旦 C.国际儿童节 D.我国的国庆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全年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图示判断,5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1月1日,已经经过冬至日,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6月1日,还未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10月1日,已经过了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故选B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读图分析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进而结合全年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图示分析不同时间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即可,建议画图解题更直观。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该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 图3-1-16为世界海陆分布图的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小题1:说出常年受A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小题2: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变化的原因。 小题3:当气压带如图22中甲所示位置时,简述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小题4:说出与C海沿岸地区相对应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成因。
参考答案: 小题1:终年高温多雨(2分) 小题2:随太阳直射点移动(2分) 小题3:炎热少雨,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2分) 小题4: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差异(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A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小题2:全球气压带的位置会随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所以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变化的原因是随太阳直射点移动。 小题3:甲表示全球气压带向北移动,为北半球的夏季,C海是地中海,其沿岸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所以 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是炎热少雨,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 小题4:C海沿岸地区位于大陆西岸,相对应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点评: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