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A.休斯敦、新加坡、北京、开普敦 B.北京、新加坡、休斯敦、开普敦 C.开普敦、北京、休斯敦、新加坡 D.开普敦、新加坡、休斯敦、北京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
本试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知识点涵盖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压线等多个部分的知识。在解题之前首先我们必须要清楚以下知识: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无自转线速度或为零;南极为大陆,北极为海洋;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日落时间越早昼越短;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等压线判读规则,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
小题1:根据题意,其考察的为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要知道具体风向我们必须知道M点的纬度。题干中有三个关键信息,一是大圆为经线圈,二是P点无自转线速度,三是P点位于陆地上,所以可以推测出P为南极点,大圆圆心为赤道上的一点;而从M点的位置(位于赤道和南极点中间)可以看出其大概的纬度应为450S,结合我们所学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可以知道,这一纬度的风带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具体风向为西北风。故答案选A。
小题2:根据题意,本题需要我们解决的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此时全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具体地点排出纬度变化规律。首先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北极投影图、P在昏线上、M已经日落;结合图,根据以上信息首先,我们可以得出P、M位于同一经线上M点(位于赤道)的纬度高于P点(位于北半球);再根据P在昏线上、M已经日落,可以得出北半球昼短夜长,故该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为纬度越偏南,昼越长夜越短,选项中四个城市的纬度分别为北京(400N)、休斯敦(300N)、新加坡(10N)、开普敦(340S),所以昼长从长到短的变化为开普敦、新加坡、休斯敦、北京。故选D。
【3】从题意可知,本题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关于风向的判断,我们需要解决一下两个问题: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图中的方向;首先本题的隐含条件是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其次本地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在根据图中的气压值,风向应该是由高值到低值即由P到M即初始风向为南风,地转偏向力又偏将会偏转为西南风。故选C。
【4】从题意可知,本题考查得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的影响来判断季节。我们要判断出本半球陆地为高压或低压,有图中信息可以知道该气压为低压,在从题干中描述的信息可以判断该气压为亚欧大陆的印度低压,即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亚受西南风影响应为雨季;而长城站由于不在南极圈以内是没有极昼极夜的;巴西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此季节为其干季,不应该是草木茂盛;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夏季的时候由于降水多且集中容水土流失严重。综合分析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①②③④四幅分别表示地球自转、风向、洋流、气旋的示意图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运转,西经度数呈逆时针增加;①正确。南半球风向在左偏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如②图所示应为东南风;②错误。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③正确。南半球的气旋中心气流顺时针辐合;④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如何判断风向,洋流分布规律,气旋反气旋的判读技巧等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考查了学生对地理常识地理规律的灵活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第二十届世界杯于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举行。总决赛将于当地时间7月13日16:00(区时)在城市里约热内卢(23°S,43°W)开战。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中国球迷收看在里约热内卢(西三区)举行的总决赛直播应在北京时间(?)
A.7月13日16:00
B.7月14日16:00
C.7月14日03:00
D.7月15日03:00
小题2:在巴西世界杯举行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B.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且速度逐渐变快
C.巴西的太阳高度先变大,后逐渐变小
D.巴西正值其夏半年,昼长夜短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总决赛于西三区区时7月13日16:00举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两地之间相差11个时区,即相差11个小时,又由于东八区位于东侧,故应加上11个小时。计算结果超过24:00,则时刻数应减去24,日期相应的加一天,C正确。
小题2:巴西世界杯于6月12日至7月13日举行。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6月12日至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之后向南移动,A正确;近日点为每年的1月初,B错;巴西位于南半球,此时段内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故巴西的太阳高度先变小,后逐渐增大,C错;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南半球的冬半年,南半球昼短夜长,D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某学校(110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
1.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学校大约位于
A.21.50N? B.21.50S? C.450N? D.450S
参考答案:
1.D
2.A
本题解析:
1.乙是一幅坐标图,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竿影长度,并标有南北方向,从影长变化的南北分布情况,该地应位于北半球,③处的竿影最长,此时为冬至日,①处的竿影向南,故为夏至日,因而,表示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应该是④。
2.判断该学校的纬度,有两种途径,其一是通过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首先通过冬至日竿影长度和竹竿实际长度的比值为1,推断出冬至日当地的太阳高度角为45°,从而计算出纬度大约为21.50N,另一种方法是直接从图乙的竹竿影长两次为0,可以判断该地有两次直射,又位于北半球,因而正确答案是21.50N。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 下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同纬度的四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据此推断图中四个地点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
A、a b d c
B、b a c d
C、d c a b
D、c d b a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水的运动》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