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A.发达国家农村人口逐渐减少 B.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减少 C.发达国家城市人口逐渐增多 D.发展中国家的总人口逐渐减少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两类国家的城市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判断小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直接根据图示四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即可。由图可知① 国出生率,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低,属于原始低增长型。② 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约为1.5%。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④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零。不是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②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约为1.5%属于高增长型,四个国家中,只有印度符合这种状况。德国、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属于三低模式,中国人口增长也完成转型,属于三低模式。
小题3:结合上题分析,④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最可能为发达国家。
点评: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进而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并能结合两类国家的人口增长差异分析即可。解答本试题的关键是:(1)会读地理示意图,知道纵横坐标的含义。(2)明确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三个要素决定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4年春节刚过,珠三角大大小小的工厂开始通过店面、网络等途径以高薪多休等待遇招聘员工,争夺劳动力。2013年广东民工短缺数量超过300万人,形成“民工荒,店主慌”的现状。据此回答下 列各题。
小题1: 20世纪80-90年代曾经有大量民工涌入广东,主要原因是
A.广东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B.民工迁出地交通拥挤,住房过于紧张
C.广东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
D.民工迁出地自然环境恶劣
小题2:近年来,出现原在沿海工作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从长远来看不利于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20世纪80-90年代曾经有大量民工涌入广东,主要原因是广东经济水平高,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A对。民工迁出地主要是农村,没有交通拥挤,住房紧张问题,B错。广东自然资源缺乏,自然灾害较多,C错。民工迁出地工业少,自然环境条件较好,污染少,D错。
小题2:原在沿海工作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就业,将经验技术带回家乡,有利于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促进家乡经济发展,促进区域文化交流。返乡就业,外出人口少了,春运客运量减少,不利于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C对。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三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
地区 | 人口密度(人/km2) | 人均耕地(亩/人) | 人均草地 (亩/人) | 人均林地 (亩/人) |
A | 202 | 1.4 | 0.2 | 0.3 |
B | 10 | 1.1 | 1.1 | 1.8 |
C | 6 | 0.3 | 45 | 36 |
参考答案:
(1)A位于华北平原,B位于东南丘陵 ,C位于青藏高原
(2)A地区:利 耕地面积大,劳动力充足;不利 旱涝、风沙、盐碱地、中低产田多。
C地区:利 草场资源丰富?不利?生态环境脆弱、热量不足、耕地面积少
(3)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1)A地区人口密度最大,且人均耕地最高,人均林地、草地最少,判断为华北地区;B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且人均耕地较多,人均林地和草地较少,判断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C地区人口密度最小,且人均耕地少,而人均林地、草地多,判断位于青藏高原。
(2)A表示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从气候、地形、耕地面积、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注意区分主要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和宣传教育等手段。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