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试卷《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5 17:56: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 A.水能 B.风能 C.潮汐能 D.煤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潮汐能是由于天体之间 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故与太阳能无关。而地球上的水循环和大气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煤炭是历史时期植物的光合作用储存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之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形成的。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判断小题:
   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 A.8时20分  B.20时20分 C.9时40分  D.21时40分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东经120度与西经95度相差215度,时间相差14小时20分钟,由图可知西经95度为18点,则东经120度为次日的8时20分。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然后根据经度差求时间差,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求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面甲图中两条经纬线之间的间距相等,虚线为昏线,乙图中①②为该日两个地点的太阳高度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D地位于A地的            方向。(1分) (2)太阳的直射点和②的地理坐标分别是                、             。(4分) (3)D点到E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千米。(2分) (4)此时,地球上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2分)  (5)此时,赤道上处于黑夜又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             。(2分)   
	参考答案:(11分) (1) 西南(1分) (2) (2)(20°S,100°W)(2分) (40°S,120°E) (2分)  (3)555(2分) (4)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2分) (5)80°E向东到170°E(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的经纬网特征判断:图示极点为南极点,东经度向东增大,呈顺时针旋转,D点坐标为60°S,10°W,A点位于赤道,经度为0°,所以D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 第(2)题,根据图示①地白昼时间为12小时,所以①地位于赤道,②地白昼时间为14小时,所以②地位于南半球。根据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70°,虚线为昏线,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直射点的纬度为20°S。根据10°W地方时为18:00,所以12:00所在的经线为100°W,所以直射点坐标为:(20°S,100°W)。②地正午高度为70°,距离直射点的距离是20°,所以当地的地理纬度为40°S。根据正午时的北京时间为12:00,所以当地的经度为120°E。所以②的坐标为:(40°S,120°E)。 第(3)题,E点与D点在60°S纬线上,60°S纬线长度约等于赤道的一半,两者之间相隔经度10°,所以距离=111km×10°/2=555km。 第(4)题,太阳直射点位于20°S,所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第(5)题,赤道到处于黑夜的经度范围是10°W向东到170°E。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80°E向东到180°,所以赤道上处于黑夜又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80°E向东到170°E。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试题综合性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的判断南北半球与地球自转方向。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钟 B.任何一日,③、⑤的昼长相等 C.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 D.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①②在同一经线上,故地方时相同A错;③⑤在同一纬线上,任何时间③⑤昼长都相等;图中由20°S可知位于南半球,则图中经线相交的点为南极点,由此可判断③的四方位,可知④位于③的东南方,故C错;①②的距离为20×111km=2220km,而②③之间的距离为20×111cos40°km=2220cos40°km,故①②的距离大于②③距离故D错。
考点:经纬网的考察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桂林(25°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该同学将集热板装在玻璃箱里的用意是
A.防晒
B.保温
C.防沙尘
D.防漏水
【小题2】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玻璃箱对太阳辐射几乎的透明的,而对箱内向外的长波辐射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因此具有保温作用。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活动支架最短时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小,这一夹角和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较互余,因此该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为夏至日。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大气受热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