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A.A地位于东部沿海,B地位于西部内陆? B.A地位于东部沿海,B地位于中部地区 C.A地位于西部内陆,B地位于东部内陆? D.A地位于中部地区,B地位于西部內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和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该线以北的年降水量小于800mm,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东北地区的典型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为特色,华北为落叶阔叶林。该线以南的年降水量大于800mm,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华中地区的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华南为热带季雨林。造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纬度位置的不同,而导致气候出现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万里长城示意图”,完成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长城是古代中原政权为了防御北方游牧部落向南侵扰而采取的军事防御措施。与400 mm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冬小麦与春小麦种植界线,农耕区与牧业区大致吻合。故C项正确。
小题2: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A位于山西省,属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而C位于河北省,属于华北平原,主要的生态问题为:盐碱、风沙等,A错误;图示B位于半干旱地区,气候较干旱,水土流失少,而D位于四川省,位于湿润地区,荒漠化较少,B错误;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B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而AC位于北方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故C项正确。D地为四川省,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式包括公路、铁路和水运,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主要的地理分界线的分布,并能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和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综合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面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2.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夏季高温多雨
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
D.重化工业基地
E.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F.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G.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H.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判断出两图分别是我国的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和德国的鲁尔区。两地都是在煤炭的基础上发展的工业,以重工业煤炭工业、煤化学工业为主,D对。鲁尔区气候终年温和湿润,A错。山西位于我国内陆地区,经济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B错。山西是我国缺水严重的地区,C错。
2.两区都是重工业为主,环境污染严重,所以对此采取了相同措施,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产业,B对。鲁尔区位于平原,没有水土流失问题,A错。欧洲的交通通达性很高,在鲁尔区,任何地方离高速公路不超过6千米,已经有发达的水运网,不存在需要完善交通的问题,C错。德国是发达国家,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高,目前生产技术水平高,已经能够综合利用。我国因技术水平低,利用程度低,需要加强综合开发,D错。
考点:该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不同区域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的地理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