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A.2时 B.4时 C.8时 D.16时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根据图示:图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北纬30°纬线的交点,则30°N纬线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最有可能的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根据图示90°W地方时为12:00,90°E地方时为0:00,则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2:00。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3: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为南极的暖季,有利科考队赴南极洲考察。东北平原正忙于播种小麦为春季;在北印度洋上自西向东航行的船只顺风顺水为夏季;开普敦地区处于多雨期为北半球的夏季。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该图为我国某工作人员在南极长城站(62?12′S、58?57′W)或中山站(69?22′S、76?22′E)拍摄的太阳在一天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太阳从左向右运动,并且是每两小时拍摄一次。读图回答20~21题。
小题1:照片拍摄地点位于科考站的?(?)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小题2:当拍摄太阳在M位置的照片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时50分
B.14时50分
C.3时10分
D.15时10分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
小题1:图示M位置太阳位于最高位置,为正午;太阳高度最低位置应位于0时,故从正午到子夜时间里,太阳应位于西方天空,故判断拍摄点位于科考站的东侧。
小题2:当拍摄太阳在M点时,即为当地正午,图示表示该地区出现极昼,故该地区一定位于中山站,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即76°22’E时间为12时,则计算北京时间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表,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表中X的天数是2.引起其极昼、极夜不等长是由于
A.103
B.111
C.113
D.117
E.黄赤交角的存在
F.地球的公转轨道
G.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H.地球是不规则球体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由70°北半球极昼期天数、极夜期天数之和等于70°南半球极昼期天数、极夜期天数之和,可以推断,75°北半球极昼期天数、极夜期天数之和等于75°南半球极昼期天数、极夜期天数之和。可以算出X为103天。(2)引起其极昼、极夜不等长是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速度不一样造成的。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地球自转使地表产生了:
A.昼夜现象
B.极圈内的极昼.极夜现象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南半球的河流左岸冲刷侵蚀严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等,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昼夜长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季节更替,五带的划分。南半球的河流左岸冲刷侵蚀严重是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C点的昼长为(  )
A.24小时
B.12小时
C.10小时
D.20小时
小题2: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A.太原
B.长春
C.南昌
D.昆明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可以采用数格法来判断C点的昼长,正反黑夜各一格,每格2小时,黑夜4小时,昼长20小时。
小题2:图示日期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四个城市长春纬度最高,白昼最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6月22日光照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判断昼夜长短。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对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