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的综合分析。
小题1:根据出发时北京时间为11月3日11时,计算12时所在的经度即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位置为:135°E;11月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但距离冬至日还有1个半月左右,故离23.5°S应较远。C项符合。
小题2:结合该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该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故降水集中在冬季(6—8月);
小题3:A项结合两点之间的经线判断,航线向西南;错误。B项10000千米即为一条经线长的一半,图示航线显然不到。C项航线穿过南半球的中高纬度,盛行西风区域,风浪较大;错误。D项11—12月为南半球的夏半年,故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本题每空1分共8分)
(1)在图中A处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二分的日期。
(3)当地球处于C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连云港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4)目前灌南的昼夜长短状况为?;灌南昼长夜短的时段是?。(填字母)
(5)地球在图中四点处的公转速度相比较,速度最慢的是?点。
参考答案:(1)略
(2)B表示9月23日? D表示3月21日
(3)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昼最短夜最长。
(4)昼短夜长;D-A-B
(5)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综合分析。
(1)地球自转的方向:围绕地轴,自西向东。
(2)根据A、C的太阳直射点位置,A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表示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表示冬至日,故推理B表示秋分日,9月23日,D表示春分日,3月21日。
(3)当地球处于C点时,表示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为:(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上昼夜平分。
(4)灌南位于北半球,故昼短夜长,灌南昼长夜短的时段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即春分日—秋分日。
(5)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故速度最慢位于夏至日A附近。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壳物质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