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经西安、南昌,南下广州,东至上海,干线全长4 859 km,加上若干条支线,管道总长度超过7 000 km。下图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及中国西气东输线路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试分析中国与中亚进行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3分)
(2)简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对中国产生的有利影响。(4分)
(3)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到达中国霍尔果斯的这条天然气管道,穿越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4)比较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2分)
A.两线输气终点均为能源紧缺地区
B.两线均经过季风气候区
C.两条线路设备投资大,但运输连续性强
D.两线建设不可能破坏沿线生态
参考答案:(1)地缘相近,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短,安全性好;(1分)中亚能源资源丰富;(1分)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资源供应紧张,市场需求量大。(1分)
(2)增强能源安全性;(1分)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1分)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局面;(1分)改善东部大气环境状况。(1分)
(3)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水资源紧缺(3分)
(4)C(2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中亚地区距离中国较近,能源丰富;中国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第(2)题,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入区的影响主要从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缓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第(3)题,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突出。第(4)题,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终点是我国新疆境内的霍尔果斯,而西气东输的终点是上海,因此线路不同,区域特点也有差异。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区域环境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区域能源调配的主要影响,可借鉴课本相关能源调配的内容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A县位于我国中部的安徽省西部地区,人口65万,土地面积3667平方千米,土层厚度约0.1米~0.8米之间,2009年粮食产量约56万吨。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安徽省省区及周边范围图(图10)。
材料二:见图11、图12。

(1)比较淮河以南和以北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差异。每空一项,填写字母(12分)
?
| 以北地区
| 以南地区
|
气候类型
| ?
| ?
|
地形类型
| ?
| ?
|
耕作制度
| ?
| ?
|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平原? E.高原
F.平原、丘陵? G.两年三熟? H.一年两熟? I.一年一熟
(2)A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区域占全区面积的比重约为?,旱地的坡度?
(填大于或小于)水田。该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的特点是?。(6分)
(3)结合材料分析,A县可能出现?生态问题,该生态问题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哪些?(6分)
(4)试对A县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6分)
参考答案:(1)(每空2分,满分12分)
?
以北地区
以南地区
气候类型
A(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类型
D(平原)
F(平原、丘陵)
耕作制度
G(两年三熟)
H(一年两熟)
(2)92.6﹪?大于?以生物能源为主(或以秸秆、薪柴为主)?(每空2分)
(3)水土流失(2分)?危害:①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山地石质容易裸露,土壤恢复困难;②降低土地单产,造成粮食生产损失大;③加剧当地人多地少的矛盾;④下游河道淤塞,河流下游地区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影响其经济社会发展。(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4)①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②系列开发优势资源;③退耕还林(封山育林);④发展薪炭林和沼气等,多途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写出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本题解析:(1)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为华北平原,故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华北平原的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秦岭-淮河以南为江淮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熟制为一年三熟或一年两熟。(2)根据图示“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可直接计算;并结合该县的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直接判断,该县的能源消费以秸秆、薪柴为主。(3)由于A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且该县的农村生活用能以秸秆、薪柴为主,反映植被破坏严重,故判断该县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的危害主要从对土地、河流、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4)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该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合理发展,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掌握我国的区域差异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并结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综合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区域常规考点的归纳,学会知识迁移和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
①.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④.海洋性特征显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我国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复杂的地形条件决定了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图15和图16是“某城市规划简图”及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①、②、③、④请所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2)a、b、c、d四个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原因是?。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处,原因是?。
(4)根据该城市近期统计的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分析该城市发展的人口优势?,并预测30年后该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1)①-住宅区?②-商业区?③-工业区?④-文化区(4分)
(2)d(1分)?靠近文化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污染小;位于河流上游等(任答三点得3分)
(3)乙(1分)?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接近铁矿资源;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3分)
(4)该地目前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小,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30年后该城市处于老龄化阶段,劳动力出现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青壮年负担较重,社会储蓄和消费行为改变,社会需求不旺,影响该城市的经济增长等(任答三点得3分)
本题解析:
(1)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或交通便捷的地方;住宅区分布范围最广,在商业区的外围;工业区分布在城市的外围。
(2)高级住宅区要考虑环境,一般与文化区相连。
(3)本题考查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从资源原料,交通,环境,水源等方面分析。
(4)本题考查人口问题。目前青壮年劳动力丰富,但出生率低,未来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田晓的家乡位于(?)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