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下图某岛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岛屿自然特点是2.关于该岛屿的正确叙述
A.终年受高气压控制,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B.西部干旱,东部降水丰富
C.冬温夏凉,四季湿润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E.此时所处的时节正是我国长江流域伏旱时期
F.该国所在的首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G.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H.与台湾岛的形成相同,属于火山岛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40°纬线附近有8°C等温线经过,说明此时是冬季,气温较低。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陆地上是山地地形,图中的等温线经过山地时,等温线应向低纬方向凸出,所以根据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图示区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图示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气候特点是冬温夏凉,四季湿润,C对。A描述的是热带沙漠气候,从纬度看岛屿属于温带,A错。岛屿西部是迎风坡,降水多,东部是背风坡,降水少,B错。从图中等高线可知,岛屿主要是山地,D错。
2.根据上一题的分析,穿过岛屿的等温线是8°C,此时南半球是冬季,所以北半球是夏季,长江流域可能有伏旱现象发生,A对。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岛属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最大的城市是奥克兰,B错。该岛屿所处板块有争议,有人说是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有人说位于澳大利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消亡边界。A错。(各地卷上都这样写的答案,我也不想反对了。)台湾岛与北岛都是大陆岛,D错。
考点:该题考查等值线图,世界区域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差异。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地区胜利建成。据此回答题
1.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该地区建站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①低温严寒 ②地形起伏极大
③高原缺氧 ④冻土深厚
⑤生态脆弱 ⑥适宜施工时间短2.与中山站和长城站相比,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条件更好。这是因为其所在地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E.昼短夜长、视野开阔
F.地势高
G.盛行上升气流
H.自转的线速度较慢、风速较小
I.大气透明度较高、连续观测时间较长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南极圈、高纬地区的自然特征,难度较大。昆仑站建在南极圈内,该地区属极地、又是大陆冰盖,在该地区建站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低温严寒、高原缺氧、适宜施工时间短。故选A。
2.昆仑站与中山站和长城站相比,纬度更高位于南极大陆的中部大气层厚度薄透明度较高、连续观测时间较长。南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并非一直昼短夜长、自转速度及气流运动对天文观测影响不大。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南极圈、高纬地区的自然特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极圈、高纬地区的自然特征。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试题需明确极地地区由于地球自转、公转的原因存在极昼极夜、自转的线速度较慢、温度低等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研究主要是依靠 。
(2)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 界面;③曲线代表___________;④曲线代表___________。
(3)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B ;C 。
(4)④曲线在距地表大约2900千米处消失说明外核是 。
(5)岩石圈范围是指 。
参考答案:
(1)地震波
(2)莫霍 纵波 横波
(3)地核 地幔 地壳
(4)液态
(5)地壳加上地幔顶部(或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本题解析:
(1)人类探测地球内部主要利用地震波。
(2)地震波分纵波、横波。纵波可在固体、液体介质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纵波波速高于横波波速。图中界面1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界面,曲线3为纵波,4为横波。
(3)ABC分别为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外核,地幔,地壳。
(4)因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④曲线在距地表大约2900千米处消失说明外核是液态。
(5)地壳加上地幔顶部(或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为岩石圈。
考点: 地球内部圈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142.6°E,38.1°N)的9.0级大地震,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发生核泄漏事故。图是福岛核电站泄露辐射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题。
1.日本核电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2.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露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A.常规能源缺乏,核电技术成熟
B.靠近核燃料地,运费低
C.核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
D.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
E.地形、风向
F.洋流、海陆分布
G.地形、海陆分布
H.风向、洋流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1.试题分析:日本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而日本核电技术成熟,所以日本核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较高。故选A。
2.试题分析:福岛核电站核泄露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此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以及西北风影响,受辐射污染的海水向东扩展。故选D。
考点:日本
点评:本题结合日本的核电发生核泄漏事故考查日本的能源消费构成、核泄露辐射范围的扩展方向,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日本的能源分布状况,及临近福岛核电站海域的海水流向。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图为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当地球公转速度为O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2.当地球公转速度为P时,太阳直射点在
A.北印度洋季风环流顺时针方向运动
B.南半球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
C.开普敦正值旅游旺季
D.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且各地昼越来越短
E.北半球,并向南运动
F.北半球,并向北运动
G.南半球,并向南运动
H.南半球,并向北运动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1.图示0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判断为1月初,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影响,形成逆时针环流,A错误;南半球为夏季,故海洋气温较陆地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即向北凸出,B错误;北半球昼短夜长,D错误;此时开普敦为夏季,高温少雨,适宜旅游。
2.当地球公转速度为P,即最慢时,为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