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A.A过境时刮风现象明显,B过境时一般为微风 B.A过境后气温下降,B过境后气温上升 C.A过境后气压上升,B过境后气压下降 D.A降雨区在锋前,B降雨区主要在锋后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流速、台风降雨量不能根据肉眼观测出来,必须用精密的仪器。学生只能通过观察溪谷坡度的变化,堆积物粒径大小,粗略的估计台风降雨量,溪流的变化。选D。
【小题2】学生观测点的溪谷,根据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甲、丙为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可判断甲、丙为谷地,乙、丁处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故选B。
考点:流水作用、等高线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每年春末夏初中国雨带的推移过程实质上属于(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冷暖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概念以及学生对中国雨带推移过程实质的理解。本题中这种天气的成因本质上属于暖锋天气过程。学生很容易误选A项,因为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冷锋形成的,如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季的雨雪天气等。这类试题要求从基础出发,既要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又要理解其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每年在4月份左右登陆华南沿海的雨带,实际上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变得势力增强的低纬度海洋气团携带暖湿空气北上的过程,其前方所形成的暖锋云系和降雨带从中国华南逐渐北移,到6月份移到长江中下游时遭遇北方仍然较强大的冷空气阻挡而演变为准静止锋停留下来,形成长时间的梅雨。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亚洲东部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6日14时~20时期间( )
A.高压中心东移增强
B.B处风力逐渐增强
C.C 处气压明显降低
D.D处经历强降雨过程
【小题2】A处等压线上的数值最有可能为( )
A.1004
B.1006
C.1008
D.1010
参考答案:
【小题1】AB
【小题2】B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高压中心为北太平洋,读其位置及数值可知,高压中心东移增强,A正确;B处的等压线分布密度增大,风力逐渐增强,B正确;C处的气压值有1004增大为1004与1006之间;D处为高压脊为晴朗天气。故选AB。
【小题2】因图中等压差是2,而与A地相邻的两条等压线数值是1006和1008,所以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两条相邻的等压线数值相等或与相邻的等压线数值的差为2,所以A处等压线数值只能是1006或1008。故选BC。
考点:等压线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图a)和“瓦伦西亚、华沙两城市气候统计图”(图b),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b所示甲图和乙图中,表示华沙的是________图。分析瓦伦西亚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3分)
(2)简述图a中①、②两个海域的海水性质差异,并说明差异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4分)
(3)图a中A海峡表层洋流的运动方向是 ,B海峡的重要地理意义是 、 等。(3分)
参考答案:
(1)读图a,瓦伦西亚欧洲西部沿海,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温和湿润。华沙 距离海洋远,气候的大陆性强,冬夏温差大,所以乙是华沙。
(2)读图,①海域属于波罗的海,由于 ①海域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于②海域,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且有大量陆地河流注入。所以①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均低于②海域。
(3)自西向东流(或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欧洲分界线。(3分)
本题解析:
(1)乙 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温和湿润。(3分)
(2)①海域的温度、盐度均低于②海域。 ①海域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于②海域;①海域蒸发量小于降水量。(4分)
(3)读图,图a中A海峡是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或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B海峡的重要地理意义是沟通黑海和地中海,是亚洲和欧洲分界线。
考点:不同区域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及成因,世界主要海峡。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宇宙中的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