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A.角速度:b地等于d地 B.线速度: c地大于a地 C.角速度:c地小于a地 D.线速度: c地小于b地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襄阳市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指南针和半圆尺进行地理探究实践活动,根据活动现场所拍的照片,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分析,可以测量出身高,及正午时的影长,然后求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D对。图中的斜边很难测量,不适合检验勾股定律,A错。日出时影长无法测量,不能根据影长测日出时刻,B错。题中所给条件,无法测量当地纬度,C错。
小题2:将影子的顶端与半圆尺的中心相对应,底边与地面平行,可以直接读取角度的大小,A对。其它方法不能测量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B、C、D错。
小题3:根据材料,影子朝向正北方向时,甲与乙测得的度数为70°,说明该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影子朝正东时,说明此时是18点日落时刻,太阳高度为10°,说明6个小时太阳高度下降了60°,所以日落时刻为19点。据此判断该地昼长为14小时。C、D错。如果是30°N,则太阳直射10°N纬线,北半球昼长未达到最大值,30°纬线处的昼长达不到14时。若是40°N,则直射点是20°N,接近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最大值,B对。A、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日12时时,北京应为
A.4月30日1时
B.5月1日1时
C.4月29日1时
D.5月1日9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时间问题计算。北京位于东八区,东八区的时间较西五区早13个小时。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四点地球距离太阳最远的是
A.A
B.B
C.C
D.D
小题2:当地球公转到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并正在向南移动
C.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D.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并正在向北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做题时根据远日点、近日点对应的时间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即可轻松做出此题。图中A处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图可以判断A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远日点是7月初,故本小题选A。
小题2:A为夏至日,根据地球自西向东的公转方向可知B处是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并正在向南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也可先判断二分二至日,再根据二分二至日推断近日点与远日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是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回答问题。
1.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2.若河中有砂金,淘金处可能在3.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属于
A.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
E.①
F.④
G.③
H.②
I.溯源侵蚀
G.下蚀
侧蚀
垂直地面的侵蚀
参考答案:1. B
2. D
3. C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沉积作用形成冲积扇。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根据此处为河流弯曲处,同时该地位于北半球,则①③地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侵蚀作用强。河流弯曲处凹岸受侵蚀,凸岸堆积。砂金位于河流泥沙沉积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本题考查河流的侵蚀类型。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与河流流动方向垂直,属于侧蚀。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生态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