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反映了不同的环境问题,对两图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可能是水体富营养化
B.乙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可能是酸雨
C.甲图的环境问题可能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
D.“地球一小时活动”将有助于乙图环境问题的解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性环境问题。甲图向湖水中撒石灰主要目的是中和湖泊酸性,改善水质。乙图北极地区景观图,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地球一小时活动”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水体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华是水体污染造成的
B.赤潮是海洋水体污染造成的
C.水体污染只能使水质变坏,而不会使水深变浅
D.湖泊水流动性差,更新周期长,污染后自净较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自然界中的水体污染,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各种污染类别。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赤潮是海洋水体污染造成的。水与底质间的自净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河水中悬浮物质的沉淀,污染物质被河底淤泥吸附等等这些都会使水深变浅。外流湖湖泊水流动性好,更新周期短,污染后自净较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准确掌握水体污染的相关知识点即可轻松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2010年的“两会”,备受关注的“一号提案”聚焦在了“低碳”。在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处也提到了“低碳”。这预示着20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低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引擎,也将是引领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重构的新风向标。
据材料,我国政府大力号召和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推动“低碳经济”作出贡献。
参考答案:①有利于节约资源;②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节约用电、用水;以步代车;自备购物袋购物;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等。(任答两点,每点2分,共4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止,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
据此回答:
(1)目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垃圾的处理多采用哪些方法?其最终目标是什么?
(2)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浏览答案
参考答案:(1)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垃圾的处理多利用回收、分拣、处理加工、焚烧和综合利用等方式。最终目标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公害化和资源化,使垃圾尽可能被再利用,创造财富。
(2)不使用不可分解的饭盒和一次性木筷;使用购物篮,减少或不使用塑料袋;使用清洁能源;少使用对人体有害又污染环境的物品等。
本题解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问题的回答不必拘泥于形式,应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关于城市垃圾填埋场的选择,错误的是(?)
A.垃圾填埋场应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
B.垃圾填埋场应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
C.垃圾填埋场要尽量少占耕地良田
D.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城市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这样可以减少污染物对城区大气环境的污染。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风向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掌握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才是对城市大气污染最小的合理布局区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