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A.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为椭圆,月地距离远近的变化所致 B.地表高低不平,观测者所在地海拔高度不同所致 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为椭圆,日地距离远近的变化所致 D.观测者在观测时因天气变化所致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次是一次日全食,据日食原理,月球挡住了全部的太阳光,所以是C区。
小题2:根据材料的介绍,日全环食是部分地区见到的是全食,另一部分地区见到的是环食,应该是不同的观测者的位置海拔差异所致;
小题3:在本次日食发生时,全球日期为11月2日和3日,当日食结束时,全球日期为11月3日和4日,所以全球经历了三个日期,且3日的范围是先增大,再减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北京(116°E)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时刻而定时。据此回答问题。1.春分日,天安门广场升旗时北京时间为2.下列节日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6时整
B.6时16分
C.5时44分
D.6时8分
E.“五一”劳动节
F.“七一”建党节
G.“八一”建军节
H.“十一”国庆节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故全球昼夜平分,日出时间都为当地6点,故116°E为6点,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较116°E东侧4°,故地方时早16分钟。
2.升旗最早即日出最早,即昼长最长,北半球昼长最长为夏至日(6月22日),越接近夏至日昼长越长。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和昼长的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A.1恒星日 24小时
B.1太阳日 23时56分4秒
C.1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D.1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以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360°,周期为1个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而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一圈转过的角度为360°59",时间为24小时,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关键是地球自转周期规律,注意区别太阳日和恒星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该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__。(4分)
(2)此时,90°E的区时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4分)
(3)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快、慢),该季节成都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4分)
(5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 (2分)
A.45°E、135°W ? B.135°E、45°W
C.60°W、120°W?D.0°、180°
(6)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 (2分)
A.90°W向东至180°? B.0°向东至180°
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7)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多项选择)( ) (2分)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参考答案:(1)23°26′S(或南回归线) 66°34′N~90°N(北极圈及以北地区)
(2)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快 低温少雨。
(4)12 22 12 14 (5)D (6)A (7)DE
本题解析:
(1)?北极圈以北地区为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极夜出现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2)?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可知次日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90°W为昼夜交替为0点,则90°E为12点(也可以这样判断:阴影部分中间即为0时,白昼地区中间部分即为12时),北京位于120°E,经度相隔15度时差相隔1小时,依据东加西减原则,此时北京时间为14时。
(3)?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因此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
(4)?冬至日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成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特征为低温少雨。
(5)?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应为6时与18时,根据第(2)题中已算出90°E为12时,可知0°为6时,180°为18时,因此选D。
(6)?此题需要知道180°经线和零时经线,由题(2)已知90°W为零时经线,那么从90°W向东至180°为新的一天,90°W向西至180°为旧的一天,很明显上海处于新的一天,因此选A。
(7)?冬至日时期A选项黄赤交角不变,错误;B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悉尼位于南半球,昼长大于位于北半球的东经,所以B错误;上海在北京东面,因此应该更早看到太阳,C错误;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D正确;冬季亚洲大陆是高气压,印度洋为低压,从亚洲大陆向印度洋吹东北季风。所以,北印度洋的海水在东北季风的吹动下向西流,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因此E正确;地球自转线速度在不考虑地形因素的情况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F错误。所以此题正确的为DE。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图4为甲、乙、丙三地6月22日至12月22日等高旗杆正午影子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丙地
小题2:图5中四条曲线能够基本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小题1:根据三地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的影子长度和朝向变化判断:甲地影子始终朝北,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判断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北极圈之间;乙地在7、8月时曾出现影子为0米,反映该地有太阳直射,应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丙地在12月22日出现影子为0米,判断该地位于南极圈上,故C项正确。
小题2:结合上题结论,乙地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故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应为一年中最小值,且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可能出现两次太阳直射,故②曲线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受热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