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A.变质作用 B.外力作用 C.内力作用 D.侵蚀作用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A处印度尼西亚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D正确。
【小题2】引起火山活动的是地壳运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是内力作用,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勘探队员观察到,甲处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西岸冲刷严重;某日国际标准时10时40分,该地钻孔处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 )
A.位于南半球、非洲
B.位于北半球、非洲
C一年中必有两次太阳直射
D.盛行风为东南风
【小题2】图示地区中( )
A.甲处构造为典型的储油构造
B.丙处钻井可能发现变质岩
C.乙处钻探到的岩层最复杂
D.丁处地下铁矿体形成时间比断层晚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甲处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西岸冲刷严重,可判断物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因此该地在北半球, A错。当日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说明当地有太阳直射现象,该地一定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但不能确定是否在回归线上,只能说一年可能有两次直射,C错。在北半球的风带中没有东南风,D错。国际标准时10∶50时,即0度经线时间为10∶50,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时,时差为1小时10分钟,可以算出当地经度为17.5°E,B对。
【小题2】图示地区中甲是断层,断层容易渗出地下水,是地下水补给,不是储油构造,A错。丙处钻井在花岗岩与沉积岩接触部位,可能发现变质岩,B对。乙处钻井穿过岩层比丙少,岩层不是最复杂,C错。图中显示,铁矿带被切断,所以先形成铁矿,后发生断层,D错。
考点:地转偏向力,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质构造及形成过程,地质构造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大陆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山脉A的成因是(?)
A.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张裂而形成
B.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
C.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张裂而形成
D.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定位。根据该大陆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剖面判断,该大陆为南美大陆。故图示A山脉为安第斯山脉,受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1-2题。
(1)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2)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1)B
(2)B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在河流弯曲处,凹岸受流失侵蚀显著,凸岸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沉积。图中甲处位于河流的凸岸,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为流失的沉积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根据河流的流向,甲处堆积物主要来自于河流的上游②③支流。根据金刚石矿的岩石为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种形成于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气等挥发性成份的火山岩。图中②处为岩浆岩,所以有可能找到金刚石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91考试网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岩石的分类。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