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回答问题。
1.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
①纬度低 ②距海远,降水少 ③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少
④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2.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E.太阳风
F.耀斑
G.黑子
H.极光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及光照时长等因素。题目中甲位于副热带高压带,纬度较低,降水少,光照时间长。是否距海远、海拔高无法确定。
2.乙处位于极地,此时无太阳辐射,说明处于极夜,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只有极光。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8分)材料一: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下图右)。

材料二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夕,中美两国分别宣布了各自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中国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新华网华盛顿11月25日:美国白宫25日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1)材料一显示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4分)
(2)根据材料二,比较中美在减排上的不同观点。(2分)
(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1分)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每个要点1分,答对3个要点就可得3分)
(2)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1分)美国:总量减排;(1分)
(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2分)
本题解析:
(1)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要求采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等措施。
(2)根据材料二资料可知,中国的观点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而美国的观点是总量减排。
(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或温室效应增强,气温上升。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资源也不同。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农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
B.工业社会阶段——土地资源
C.后工业化阶段——气候资源
D.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完成(1)——(2)题。

(1)从图中看出,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
? A、1880——1900年
? B、1920——1940年
? C、1958——1978年
? D、1978——1998年
(2)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 ]
?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 B、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 D、降水增多,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回答1—4题。

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2、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 ]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加拿大
3、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
[? ]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为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为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4、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 ]
A.日本、埃及
B.中国、印度
C.美国、加拿大
D.孟加拉国、美国
参考答案:1、C
2、C
3、B
4、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