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图是1978~2004年我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结合示意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2.依据该图分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1.结合示意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2.依据该图分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峰期出现在1989年
B.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C.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D.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E.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1%以下,不应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F.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同期达到最高峰
G.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属于发达国家
H.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但是人口总量大,人口问题仍十分严峻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结合示意图分析,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对人口变化影响很小,不正确的是C。
2.依据该图分析,我国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但是人口总量大,人口问题仍十分严峻。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拥堵的交通备受关注。图甲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图乙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甲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2.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1.图甲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2.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山傍水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有公路线交汇,交通便捷
C.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D.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集聚
E.住宅区是城市中仅次于工业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
F.郊区高级住宅区的地价低于市中心地价
G.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因素
H.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功能相同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价的影响因素,难度较低。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高等科研院所的汇聚是高级住宅区或高技术产业区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A、B、C三项都可能是P处房价偏高的原因。工厂集聚的地区环境质量较差,地价较低。
1.本题考查地价的影响因素,难度较低。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应该是住宅用地,一般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文化程度对住宅区分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周围的不同区位的卫星城可能有不同的服务功能;距离市中心越近,地价越高,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如图是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医科大学毕业的你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根据“中心地理论”,你将选择在2.你选择该处的理由是
1.医科大学毕业的你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根据“中心地理论”,你将选择在2.你选择该处的理由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该地卫生所集中利于经营
F.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
G.靠近大医院,可获得其技术支持
H.城市边缘有足够的土地发展空间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私人卫生所服务范围较小,适当避开卫生所密度大的区域,且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同时要求交通便利,便于患者就诊。故②点最符合。
2.同上题。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抓住图示已有的卫生院分布和交通条件对其区位布局的影响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回答题。1.若20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2.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
A.a<b<c
B.c<b<a
C.b<a<c
D.a<c<b
E.人口合理容量
F.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值
G.环境人口容量
H.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20世纪末,我国的人口数量约13亿;而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即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约7亿;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即我国应控制的最多人口数量,16亿左右。故C项正确。
2.材料反映的7亿指指我国的最适宜人口数量,即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故属于人口合理容量。而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资源、科技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养活的最多人口数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和环境人口容量。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与区别,并能结合材料和我国的人口实际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的主要因素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城市的起源角度看,鞍山、攀枝花、大庆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2.我国的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A.疗养城市
B.河流干支流汇合处
C.矿产城市
D.作为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
E.位于沿海、河流的沿岸,对外交通方便
F.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G.平原地区交通和住宅建设的成本低
H.其中许多城市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1.鞍山、攀枝花和大庆是我国著名的矿业城市。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原,为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且位于沿海地区,对外联系方便,故与D项关系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