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依次是:
A.地幔、地壳、地核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把地球内部从外向里分层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分布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该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 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2分)
(2) 描述①②之间地区等值线分布特点(6分)
(3) 简要分析①处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的原因(6分)
(4) 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冬至日①处太阳能热水器与地平面的夹角应为 (2分)
(5) ①地附近有我国著名的航天基地简述该基地与酒泉相比其有利条件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地形 (2分)
(2)大致呈南北延伸;从东向西数值增大;①②附近等值线闭合,分别形成低值中心与高值中心(6分)
(3)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汽少,晴天多;从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且年日照时数长,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6分)
(4)52..5°(52°26′)(2分)
(5)纬度低,海拔高;水资源丰富(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判断。(1)图示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由图示的中心四川盆地向周围递增,判断影响因素主要为地形。(2)图示从②到①等值线呈递增分布,但①②两地呈闭合中心。(3)根据图示①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位于川西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故年太阳辐射强。(4)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S,当地纬度为29°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而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交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5)图示①地与酒泉相比所在纬度低,海拔高,故卫星发射的初速度大。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2:下表为D地某村一些发展资料。
基本情况
| 面积
| 4.1公顷
|
人口
| 1 835人
|
土地 类型
| 丘陵
| 5 100亩
|
梯田
| 2 200亩
|
经济果林
| 1 300亩
|
甘蔗田
| 1 600亩
|
湿地
| 500亩
|
经济 状况
| 农业产值
| 91万元
|
村办企业
| 3个红砖厂、1个制糖厂
|
工业产值
| 549万元
|
其他
| 空气质量
| 中等
|
水质
| 3~4类
|
(注:1亩=0.067公顷,水质从1类到5类由好到差)
(1)近几十年来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改善的措施是 。
(2)E、F两处中宜建设度假村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在A、B、C三地中建设一大型能源港口,应选择在 最适合,理由是 。新建港口拟实行江海联运,最经济的实现方式是 。
(4)由材料2可知,图中D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参考答案:(18分)
(1)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2分)做好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入河的数量(2分)
(2)E(2分) E为一小岛屿,F为浅海盆地(2分)
(3)C(2分) 深水航道、避风良港、港区用地广阔(2分) 开挖运河(2分)
(4)大气污染(2分) 水体污染(2分)
本题解析:
(1)近几十年来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越来越大,说明河口地区的水域逐渐变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流域内植被不良,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致使越来越浅,改善的措施就是植树种草,做好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入河的数量。
(2)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可知,E处高于海平面,为一小岛屿,F处低于海平面,为浅海盆地,所以E、F两处中宜建设度假村的是E。
(3)比较A、B、C三地可以看出,A、B位于河口地区,容易发生泥沙淤积,水域逐渐变浅,不利于港口长期发展,而C地地处海湾,等深线密集,是深水航道、避风良港,陆地上港区用地广阔,建设大型能源港口最适合的是C。新建港口拟实行江海联运,最经济的实现方式是开挖运河,发展水运。
(4)表中数据显示D村有3个红砖厂,烧制红砖的过程中,燃烧煤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该地空气质量中等,说明该村环境问题之一就是大气污染,该村还有一制糖厂,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水,污染水体,而且该地水质为较差的3~4类水质,可以看出另一环境问题就是水体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交通运输部局、环境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右图为某山地部分等高线、等温线及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地的北坡属于( )
①阴坡 ②阳坡 ③背风坡 ④迎风坡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