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A.与太阳辐射无关 B.只发生在岩石圈内部 C.促进了三类岩石之间的直接转化 D.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火山口附近的岩石属于喷出型的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不能有变质岩或沉积岩形成,故在物质循环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可知是①岩为岩浆岩。
【小题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外力作用有关,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A错;岩浆来自于上地幔的顶部,且与地球的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有联系,B错;三大类岩石中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C错;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中,通过地质作用形成了很多有用的矿物,如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等,所以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右图为“沿106.5°E我国亚热带局部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一月均温、七月均温、年降水量分别对应曲线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小题2: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B.降水最少处海拔约为750米
C.气温变化与纬度有密切关系
D.气温年较差随降水量增加而减小
小题3:关于甲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D.地形平坦,一望无垠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东部季风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冬季气温明显低于夏季,所以③曲线为冬季一月均温,给我国东部季风区带来降水的是偏南风,山脉南侧迎风坡比山脉北侧背风坡降水明显偏多,对照图中①②曲线,②曲线符合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所以①曲线对应七月均温,故答案选C。
小题2:该地属于亚热带,不可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答案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受纬度影响较小,气温年较差南北也没有明显的差异,与降水量的变化关系也不很明确,答案B、C错误,读图可知降水最少处位于山脉北侧,盆地南部边缘,海拔约为750米,故答案选B。
小题3:图示区域属于亚热带,有106.5°E经过,判定甲地形区应该是云贵高原 91eXAm.org,其地貌特点是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故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采煤是一个高危险行业,稍微一点麻痹或者松懈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获救115人,遇难38人。
下图中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右图中能代表含煤层岩层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类型是(?)
A.7,a
B.3,b
C.2,c
D.1,d
小题2:在左图中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小题3:左图中各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处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地貌受外力作用影响,背斜成谷
C.丙处受内力作用影响,背斜成山
D.丁处为谷地,可修建水库蓄水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含煤岩层属于沉积岩,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图中2、5表示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C。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A为背斜,容易发生瓦斯爆炸;b为向斜,容易出现透水事故。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根据图示:图中乙地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裂,裂隙发育,受外力侵蚀形成山谷。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中表示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② 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图示形成沉积岩的作用②表示外力作用,形成变质岩的作用③表示变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中A、B、C、D四处发育了冲积扇的是 ,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2分)
(2)图中河流属于水循环的 环节。按照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该河流主要参与了 __ 循环。(2分)
(3)图中洋流向 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2分)
(4)该地沿海平原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2分)
参考答案:
(1)C (1分) 流水堆积作用(1分)
(2)地表径流 (1分) 海陆间(1分)
(3)北(1分) 增温增湿(1分)
(4)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1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
本题解析:
(1)冲积扇形成于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沿途携带的泥沙呈扇形沉积所形成,从图中两条等高线的弯曲情况可判断C处为河流从山地流入平原(200米等高线)的地方,即河流的出山口的位置。
(2)河流属于水循环地表径流环节,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最终入海,为一外流河,所以参与的是海陆间的大循环。
(3)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所以该题中洋流的流向为自南向北,据图中平原地区的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可知回归线以北地区为高纬度地区,故为北半球某区域,洋流应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为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4)据平原地区的自然带可以判断其对应的气候类型,因为气候类型和自然带是一一对应的。常绿阔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该区域风向随季节而改变。
考点:考查水循环、洋流、及气候类型和自然带。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