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1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

材料二?图2为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1)图1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4分)?(2)图1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请分析其原因。(2分)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2分)
(4)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应该如何正确逃生?(3分)
参考答案:(1)①地壳运动活跃,断裂构造发育;②岩层破碎、松散;③地形起伏大,大斜坡多,坡陡谷深;④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答中其中1点得1分,答中3点得满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2)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2分)?
(3)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导致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2分)
(4)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就快速向垂直于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逃跑,(2分)直到跑到相对安全的高度(1分)。(共3分)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泥石流有关地质灾害的知识点。
1、记忆内容,注意是自然原因。
2、A、B地理位置不同,从这方面着手。
3、人类活动从一定程度上诱发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4、根据材料图答题。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我国酸雨的主要类型是
A.硝酸型
B.碳酸型
C.盐酸型
D.硫酸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酸雨的形成。酸雨是因为人类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以硫酸型酸雨为主。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自然灾害关联性网络示意图”,请从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分别解释①、②
箭头的含义:(4分)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从植被破坏、工程建设、矿藏开发等方面分析因果联系
②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方面分析因果联系(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地面失去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雨季易泛滥成灾。只回答一个方面即可,叙述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0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图10)。完成下列要求。
小题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4分)
小题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季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2分).持续强降雨(分)。
小题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地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2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2分)。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而有关避震、震后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尤为重要。据此回答下题。
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再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