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十) 
            
            
            
 A.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B.改良土壤,补充熟石灰,增施化肥 C.禁止陡坡开荒、乱砍滥伐现象 D.节约用水,合理排灌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和太阳视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河岸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数字表示沿岸)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故图示②岸冲刷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庄子在《知北游》里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国人却通过观天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从惊蛰到芒种,从霜降到大雪,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四季。——摘自《中华遗产》2010年第12期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天文角度来说,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农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大,所以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天发明,划分的依据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12-8-24 11:17:09 上传
下载附件(25.73 KB)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时,北京的日期是?,北京此刻的时间是?。此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6分)
(2)当太阳直射点从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上海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2分)
(3)当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到C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项选择)(?)(2分)
A.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春旱现象
B.巴西圣保罗(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C.北京白昼时间比广州短
D.南极洲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
(4)当太阳直射点运行到图中各点中的?点时,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2月22日?21:20?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6分)
小题2: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2分)
小题3:A D?(2分)
小题4:E(2分)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即位于南回归线上,表示北半球冬至日。结合图示东西半球的分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20°W,即时间为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较20°W地方时早9小时20分钟,故北京时间为21时20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小题2:太阳直射点从A移动到B,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小题3:太阳直射点从B到C,即春分到夏至,为北半球春季,故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华北平原出现春旱,正确;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B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C错误;南极圈内开始出现极夜,范围不断扩大,D正确。
小题4: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而东半球全部出现黑夜,即西半球(160°E向东到20°W)全部为白昼,故太阳直射点的经线为昼半球的平分线,为E点。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变化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中Q点位于晨昏线上,P、Q两点位于北半球,且两地经度相差30°,P、R经度相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Q地地方时为5:00时,下列有关R地说法不正确的是
A.R地位于南半球
B.R地和Q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R地和Q地纬度数相同
D.R地夜长与Q地昼长相同
小题2:若P点两侧日期不同,且Q地地方时为4:00时,此时与Q点处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占全球经度比例约为
A.二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三分之一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当Q地地方时为5:00时,计算P点的时间为7:00,而P、R两地经度相同,即地方时相同,即R点的时间为7:00;而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6:00,故判断R位于南半球,纬度数与Q点相同,而图示反映晨昏线与经线并不重合,即并非春秋分,则R、Q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相同。
小题2:日期是看日界线和零时线,日界线已经有了,就是PR Q是4:00,那么0:00在它西侧,数四个时区。 这样,零时线和日界线之间隔了6个时区,占全部时区的1/4。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