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四)
A.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3°08? B.正午太阳高度:H6月1日>H6月10日 C.夏至日时,标杆影长大于标杆长度 D.冬至日时,早晨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A?
小题5: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四条拆线的变化分析,①地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二至日达到最小值且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判断①地位于赤道。②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且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判断②地位于北回归线。③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拆线与②相似,但是最大值小于②地,所以③位于北半球且纬度比②地高。④地正午太阳高度拆线与③地相反,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相同,说明④地位于南半球且纬度数值与③地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是纬度低,线速度大,所以四地的线速度关系是①>②>③=④,A对。B、C、D错。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①地位于赤道,可以计算出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A错。6月1日比6月10日时①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H6月1日>H6月10日,B对。夏至日时, 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6°34?,标杆影长小于标杆长度,C错。冬至日时,早晨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D错。
小题3:读图,曲线⑤表示夏至达到一年中昼长最大值,昼长超过18小时,说明大约在3:00日出,21:00日落,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结合前面题的分析,③地位于北半球且纬度最高,与该地最相近,C对。①、②地纬度低,昼长小于14时,④位于南半球,所以A、B、D错。
小题4:根据前面问题中的分析,②、③两地都在北半球,且②地比③地纬度低。只考虑太阳辐射时,纬度高气温年较差大,所以T③>T②,A对。纬度不同,热量不同,植被、土壤类型就有差异,B错。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②地位于北回归线,虽然纬度比③地纬度低,但降水量不一定大。C错。根据两地的大约纬度,②地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③地作物一年一熟,D错。
小题5:结合前面分析,③地在北半球,④地在南半球,A错。读拆线图判断,④地纬度数值与③地相同,所以昼长、夜长时间相同,季节相反。③地夏至日昼长18小时30分钟,所以④地夏至日夜长和冬至日昼长均为18小时30分钟。B对。根据③地昼长判断,③地可能受副极地低压带、或极地东风带影响,红旗经常飘向西南方向。C错。④地夏至日当地是冬季(昼长小于夜长),日出时间比冬至日(当地是夏季,昼长大于夜长)晚,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当北京时间为9点时,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是(? )
A.4点
B.14点
C.18点
D.20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时区和区时。西五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013年11月3日北京时间19:05,本世纪第二次日全环食(同一次日食,一部分地区可见全食,另一部分地区可见环食,又称混合食)上演。食甚出现在北京时间19:25,整个过程持续了3.3个小时。日食原理如下图所示,回答下题。
小题1:根据日食原理图,能观测到本次日食现象的地区可能出现在图中的
A.A区域
B.B区域
C.C区域
D.B区域和D区域
小题2:对日全环食的形成原因,分析最为可信的是
A.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为椭圆,月地距离远近的变化所致
B.地表高低不平,观测者所在地海拔高度不同所致
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为椭圆,日地距离远近的变化所致
D.观测者在观测时因天气变化所致
小题3:在本次日全环食持续的整个过程中,全球日期和11月3日在全球的空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只有一个日期,11月3日在全球的分布范围没有变化
B.全球将经历两个日期,11月3日在全球的分布范围不断增大
C.全球将经历两个日期,11月3日在全球的分布范围不断减小
D.全球将经历三个日期,11月3日在全球的分布范围先增大,再减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次是一次日全食,据日食原理,月球挡住了全部的太阳光,所以是C区。
小题2:根据材料的介绍,日全环食是部分地区见到的是全食,另一部分地区见到的是环食,应该是不同的观测者的位置海拔差异所致;
小题3:在本次日食发生时,全球日期为11月2日和3日,当日食结束时,全球日期为11月3日和4日,所以全球经历了三个日期,且3日的范围是先增大,再减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0W、890S
B.800E、400N
C.100E、10S
D.1800W、710N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赤道周长为40000KM,即八万里,而纬度越高,纬线长越短,故诗句形容的是赤道上的线速度。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列A、B、C、D四条曲线表示不同纬度在6月22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地中,此日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能观察到极昼现象的有________,中午影子半年朝北,半年朝南的是________。
(2)A、B、C、D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________。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列为________。
(3)A地经纬度是_________;B地所在国是_______;D地冬半年看北极星的仰角是______。
参考答案:
(1)A,BD,C
(2)DBAC。CABD
(3)(23.5°N,150°E);俄罗斯;90°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判断。由图知A地北京时间10时太阳高度为90°,存在太阳直射现象;此地位于北回归线上。B地0时24时太阳高度为0°,其余时间大于0°;该地位于北极圈上;C地北京时间12时日出,24时日落,昼长12小时;应位于赤道上;D地太阳高度是23°26′,位于北极点上。由此可判断1、2题。A地地方时12时北京时间为10时,计算知经度为150°E;B地地方时12时时,北京时间为12时,其经纬度为120°E;66°34′N位于俄罗斯境内;D地位于北极点看北极星的仰角即当地的纬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口与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