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9-26 21:00: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
具体地区
| 年生产量(万吨)
| 可载人口量
|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长江中下游
| 88 600
| 22 000
| 395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单选题 该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完成问题。
 小题1: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 小题2: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3、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
 1.对图中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冬季有较长的结冰期? B.春季可能发生凌汛现象 C.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D.一年中有两次汛期 2.图示省区主要农业生产条件有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水热充足,积温较高 ③交通便利?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单选题 安徽作为传统的中部大省,自20世纪以来,安徽的区域发展战略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方向性目标。安徽一直期望通过皖电东送工程带动两淮(淮南、淮北)煤炭基地开发和皖北经济发展,以及通过能源输送来加强与长三角的合作。下图为泛长三角核心城市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于安徽,皖电东送工程在短期内会带来经济上的较高收益,但从长期来看主要的不利影响是 A.加重交通运输负担 B.水土流失加重 C.加剧水资源短缺 D.加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小题2:泛长三角的西部地区为了在区域合作中更好的发挥,应主要发展的工业是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小题3:安徽“东向发展”指向确定的主要原因是
A.与中部地区距离远,联系不便
B.与中部地区发展阶段不同,不利于区域产业协作
C.与长三角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利于区域产业协作
D.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阶段相似,利于学习借鉴经验
5、综合题 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A、?山脉 ?C、?山脉 ?F、?江
甲、?平原?乙、?平原(5分)
(2)对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分)
(3)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
和?。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