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该地夏至日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长城站(62°13′S,58°58′W)和黄河站(78°55′N,11°56′E)的日影方向2.如果黄赤交角为Q,则M和N的差值为
A.黄河站在东北
B.长城站在西南
C.黄河站在东南
D.长城站在东北
E.1/2 Q
F.Q
G.2/3 Q
H.2Q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读图知,图中三条线自左向右依次是夏至日、二分日和冬至日,二分日北京时间18时日出,该地6时日出,得出该地的经度为60°W。该地夏至日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太阳直射((23°34′N,60°W),此时,黄河站日影在东北,长城站日影在正南稍偏东,选A。
2.图中M为二分日(或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N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驾驶该地的纬度为δ,当黄赤交角为Q时,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M=90°-∣δ-0∣,N=90°-∣δ-Q∣,故M和N的差值为Q,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5°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变大2度
B.北寒带变大2度
C.北温带变大4度
D.南寒带缩小4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黄赤交角度数变大,则南北回归线之间范围变大,若黄赤交角变为25°26‵,则热带范围变大4度。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5°26‵,则南北极圈的度数为64°34‵,故北寒带、南寒带变大2度,北温带变小4度。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变化与热量带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变化与热量带的关系。难度较小,但易做错。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几点:(1)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度数相等。(2)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极圈度数互余。(3)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南北极圈到南北极点之间为寒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图1—13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 ______ 波,(P)表示 _______ 波
(2)图中各层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3)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________Km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 ____不连续面。
(4)在2900km深处,S波 _____ ,P波波速______ ,从而发现了E _______不连续面。
(5)M层和N层的主要不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横(1分) 纵 (1分) (2)地壳(1分)地幔(1分) 地核(1分)
(3)33千米(1分)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0;莫霍界面(1分) (4)消失(1分) 变慢(1分) 古登堡界面 (1分)
(5)M处物质接近液体,N处为固态(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1)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横波快。(2)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经过莫霍界面地震波速度都明显加快。(4)地下2900KM的深处为古登堡面,之后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也明显下降。(5)MN为地核的外核和内核,其物质状态明显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1.图示河流所在地形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①气候湿热 ②人口稀疏
③城市密集 ④商品谷物农业发达2.该河流河口海域3.甲、乙两地自然带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E.国际海运繁忙
F.是“淡水海”
G.台风多发
H.有世界著名渔场
I.地形、暖流
G.寒流、地形
寒流、大气环流
地形、大气环流
参考答案:1. A
2. B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河流为亚马孙河,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气候湿热,人口稀疏。正确答案选A。
2.亚马孙是当今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对河口地区起到稀释的作用,成为“淡水海”。正确答案选B。
3.甲地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寒流(秘鲁寒流);乙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影响的自然因素是大气环流(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亚马孙河地理特征、自然带分布及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亚马孙河地理特征、自然带分布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表示6月22日三个不同地点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且这一天①、②两地同时日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②③两地相比,①地日出早但日照时数较少,原因可能是2.①地位于②地的3.3月21日,当②地日落时,①地的地方时为
A.纬度因素
B.大气环流
C.经度因素
D.天气状况
E.东北方
F.东南方
G.西北方
H.西南方
I.16时
G.17时
19时
20时
参考答案:1. D
2. C
3.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图中日出时间为地方时,日出地方时越早,白昼时间越长。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①地白昼时间长,但日照时数短,有可能是因为出现了阴天等天气状况。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①地日出时间早,白昼时间长,纬度高,②地日出地方时为4:00,白昼时间大于12小时,根据白昼时间长短判断①地位于北方,②地位于南方。①地与②地同时日出,说明①②两地同时位于晨线上,根据6月22日晨昏线的分布情况判断,①地位于②地西北方。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6月22日①②两地同时日出,地方时相差两小时,经度相差30°。①位于西方。当3月21日,全球昼夜等长,②地日落地方时为18:00。则①地地方时为16:00。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