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与地图》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9-26 21:37: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区海拔数据图,如果该地区降水丰富,当地较大的溪沟有( )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我们用平滑的曲线把高程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就成了等高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常常可以发育为河流,据图可知:该图上有两处地势较为低洼处,如果该地区降水丰富,会形成二条大的沟谷,所以本题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后,回答问题。(16分)
 资料一: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干燥度分布示意图(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以字母K来表示)。在我国 k<1的地区表示降水量大于可能蒸发量,这类地区被称为湿润地区;k=1-1.25为半湿润区,K>1.25-4为半干旱地区,K>4为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进行灌溉) 资料二:图中所示区域中部地区主要为甘肃省的省域,该省地理位置独特。 (1)根据图文资料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析其成因。(4分) (2)概述甘肃省的地理位置特征(3分) (3)图中A区域是甘肃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说出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并指出该区域 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4分) (4)曾有学者评价甘肃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很强的过渡性,试从地形、气候等要素分析该评价是否正确 (5分)
参考答案: (1)总的是:由东南向西北增加。(1分)原因是: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1分)而在西部山地:由西南向东北增加。(1分)原因是:受山脉阻挡,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1分) (2)甘肃省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的范围。(1分)处在北温带的范围内。(1分)该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1分)周边与青海、陕西、宁夏、新疆等省区接壤(1分)(答出3点即可) (3)旱作农业。(1分)春小麦。(1分)该地区处在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区域,虽有冰川积雪融水的灌溉,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2分) (4)该评价正确。(1分)从地形来看,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处在我国地势一、二两级阶梯的过渡地带(2分)从气候来看,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上,气候方面的过渡性较强。(2分)若评价不正确,能自圆其说,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干燥度等值线数值变化方向可知:其分布规律为东南向西北增加,在山地地区呈西南向东北增加,因我国以季风气候为主,但西北地区因距海远,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且蒸发量大,干燥度大;图中山脉为祁连山,东南风遇山地,因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所以西南干燥度小。 (2)甘肃省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的范围。处在北温带的范围内。(1分)该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周边与青海、陕西、宁夏、新疆等省区接壤。 (3)该地区处在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区域,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冰川积雪融水,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相应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旱作农业,农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4)本题的分析可以从地形、气候等方面着手。从地形来看,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处在我国地势一、二两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从气候来看,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上,气候方面的过渡性较强。故学者的评价是合理的。 考点:等值线的判读、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点评:本题组考查了等值线的判读、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农业地域类型。通过图能够直观判断干燥度分布规律,由图中判断为我国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所以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多为冰川积雪融水补给河流。甘肃省周边与青海、陕西、宁夏、新疆等省区接壤,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上。依据归纳的知识点回答问题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分析,此图为30°附近某地等高线图,A、B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已知A处筑港水域自然条件优于B处,据此回答下面3题:
1.该河上游补给水源主要是2.试判断C处盐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3.若此海洋为太平洋,则此处附近的洋流名称是 A.地下水 B.湖泊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高山冰雪融水 E.1月 F.2月 G.6 月 H.7月 I.巴西暖流 G.日本暖流 秘鲁寒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参考答案:1. D 2. D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的综合分析。 1.根据A、B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已知A处筑港水域自然条件优于B处,判断图示河流水流都向A岸冲刷,故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判断位于南半球,故图示河流位于南纬30°以北,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故河流的主要补给为冰川融水。 2.图示C处盐度最大值应出现在河流流量最小时,为当地的冬季,为7月。 3.若该地区位于太平洋,则该地区位于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大洋东岸,为秘鲁寒流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陡崖的顶部高度可能是( ) A.200米 B.400米 C.580米 D.690米
|
【小题2】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100m与500m的等高线之间等高距为400m,图中有4个等高距,则任意两相邻等高线之间差值为100m,而图中陡崖顶部的等高线值为600m,则顶部的高度取值范围为600m-700m,故符合的选项为D。
【小题2】由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方的甲村、乙村连起来,从①点看得到甲村,从①看乙村时中间有山脊挡住了视线,故A错;从②看甲乙村时中间无高大障碍物挡住,故B对;从③看甲村时中间有高大陡崖挡住,故C错;从④看甲村时中间经过了山顶,挡住了视线,故D错。
考点:通视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中,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读图,回答小题。
1.该地的地形是2.①地比②地3.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雨水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E.海拔高,坡度大
F.海拔高,坡度小
G.海拔低,坡度大
H.海拔低,坡度小
I.东北向西南
G.东南向西北
西南向东北
西北向东南
参考答案:1. B
2. B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的地形剖面图分析判断,沿EF线地势逐渐降低,沿MN线地势中高周低,故判断为山脊。
2.依据乙图中EF剖面的海拔高度,①地位于OE之间,应大于350米;同时,②地位于OM之间,应小于350米,则①地比②地海拔更高。通过乙剖面线的陡缓可比较①②两地的陡缓的是②。
3.由EF剖面可推知,该地形为山脊,EF线为山脊线,④地位于山脊的南坡,且E处较高,④地的水流应流向东南。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等高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能结合地形图和剖面图的比较分析判断地势高低,进而分析径流的方向。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