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C.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四大地形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水薯约7.5吨。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中材料提到的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的特点,结合广西地区的年平均气温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及气候特点,可以判断出最适宜的是丁区域。
小题2:题中提到木薯是一种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其属于农作物,可以再生,因此与化石燃料相比具有可再生性
小题3: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河流从西北向东南流,而且加上广西地区的年平均气温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以得出西北气温低,东南要高一些。因此此区域西北高东南低。
小题4:该区域位于广西地区,其河流属于珠江流域,因此主要补给是来源于大气降水。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15分)
材料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耕地面积的几何中心逐渐北移(图甲)。
材料二?我国南、北方耕地减少面积流向图(2003年-2008年)(图乙)
材料三?我国新增耕地的降水条件(1990年—2000年)
降水量(mm) | <200 | 250—400 | 400—800 | 800—1000 | 1000—1600 | >1600 | 总计 |
新增耕地(%) | 10.9 | 14.8 | 65.9 | 2.1 | 4.6 | 1.7 | 100 |
参考答案:
(1)总体呈下降趋势(2分)。其中1985—2000年间下降幅度较小(2分), 2000-2007年间耕地下降幅度较大(2分), 2007年以后,耕地数量略有增加(2分)。
(2)2003-2008年间,我国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1分),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减少(1分)。其中,因建设用地及农业结构调整而减少的用地南方多(1分),因生态退耕而减少的耕地北方多(1分)。
(3)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集中在降水量为400—800mm的地区(1分),可能产生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2分)。、
本题解析:
(1)做此类题型在于学生的读图能力,在答题的思路要清晰,能够利用图表和所学知识的分析曲线的变化,一般思路:①分析地理事物的总体变化趋势;②分析不同时期地理事物的变化情况。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分析实线表示的是南方耕地变化情况;点虚线表示的北方耕地的变化情况(看两者所占耕地的比重),短虚线表示的是我国耕地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耕地总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985—2000年间下降幅度较小, 2000-2007年间耕地下降幅度较大,2007年以后,耕地数量略有增加。
(2)看图表分析南北耕地减小的原因,此题学生要注意:题中有两问:①比重的变化状况②减少面积流向的差异。需要学生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比重变化状况:结合图甲,2003年——2008年,经过上题分析,北方的比重增加,南方的耕地比重有所减少。②2003-2008年间,我国南北方耕地减少面积流向差别不大,但通过图乙我们发现:不同点是因建设用地及农业结构调整而减少的用地南方多,因生态退耕而减少的耕地北方多。
(3)此题借我国降水情况,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降水条件下,新增耕地面积不一样,故问题就正在考查学生:通过表格分析,考虑降水,新增耕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集中在降水量为400—800mm的地区,可能产生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西气东输工程主要的目标市场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主要自然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