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A.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大 B.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C.郑州市昼渐短,夜渐长 D.哈尔滨昼长比海口长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南京青奥会,于2014年8月16日20时在中国南京开幕,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的过程中。即②所处的位置。
【小题2】南京青奥会期间指的是2014年8月16日20时到8月28日之间。此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京距离直射点远于上海,所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A错误;此时刚经过了远日点,公转的速度应该是越来越快,B正确;郑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昼渐短夜渐长,C正确;哈尔滨昼长比海口长。
【小题3】王先生位于旧金山(120?W)。王先生于北京时间8月16日18点到达南京,当时旧金山时间是8月16日2时(注意自东向西跨过180°经线时日期要加一天)。然后把路上花费的11小时减掉,得到起飞时间是8月15日15点。
考点:地方时;太阳直射点 的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 ]
A、太阳辐射能量的增多和减少
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C、耀斑爆发的面积和亮度
D、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的程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小题1】这天是 月 日前后,此图阳光直射的纬度是 ,经度是 。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 时,E点的地方时为 时,AB是 (填“晨”或“昏”)线。
【小题2】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
【小题3】请将A、D、E、B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 。
参考答案:
【小题1】6.22 23.5°N 120°W 2 8 晨线
【小题2】昼长夜短且昼达到一年中的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小题3】DAE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这天是6月22日前后,此图阳光直射的纬度是23.5°N,根据图中的180°经线判断,直射点的经度是120°W。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2时,E点的地方时为8时,AB是 晨线。
【小题2】据图分析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所以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且昼达到一年中的最长,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小题3】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A、D、E、B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D>A>E>B。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根据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不同,确定二分二至日,其中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表示全球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一年内昼长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随纬度的分布规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甲、乙两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分别是________小时,________小时。
(2)甲地所在的纬线是________,乙地的纬度数为________。
(3)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日期),为____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太阳直射乙地时,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之后一个月内,丁地正午日影渐短,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小到大的排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24 0
(2)66°34′N纬线(或北极圈) 0°(填赤道不得分)
(3)6月22日(填夏至日不得分) 46°52′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乙>丁>丙>甲 甲<丙<乙<丁
本题解析:
(1)由图可知,甲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是24时;乙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是0小时。
(2)由图可知,甲地为北半球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所以是北极圈。乙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是0小时,因此是赤道。
(3)由上题可知,甲地是北极圈,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其正午太阳高度H=90?-66?34´-23?26´=46?52´。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4)全球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增,根据图示的全球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可以推知四地的纬度值从低到高是乙丁丙甲。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与其纬度排序一致。之后一个月内丁地日影渐短,意味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位置越靠南昼长越长,因此四地昼长由小到大的排序是甲丙乙丁。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人口与城市》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