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沙尘暴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读表2,完成问题。
表2
1.下列气象灾害中与沙尘暴成因相似的是2.读表2,我国的沙尘天气近三十年来呈3.发生以上变化的人为原因有
A.台风
B.寒潮
C.暴雨洪涝
D.旱灾
E.减少趋势
F.增加趋势
G.波动趋势
H.稳定趋势
I.围湖造田
G.露天采矿
营造防护林
南水北调
参考答案:1. B
2. A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1.沙尘暴与寒潮均属于冷锋天气形成的气象灾害。
2.直接从表格信息判断即可。
3.沙尘暴的次数减少反映北方地区环境改善,主要原因可能是植被恢复。
本题难度:困难
2、多选题 读“陆地地形与海洋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B处的地形名称是(2)河流堆积物从B到A处堆积的情况是
A.冲积扇
B.河流三角洲
C.山脊
D.悬崖
E.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F.由B处到A处依次是粘土、粉砂、砂、砾石
G.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粘土、粉砂、粗砂
H.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粘土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1)B位于谷口,是山前冲积扇发育的位置。
(2)流水沉积的特点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河口沉积物应该是越向上游,颗粒越大。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A.风能
B.重力能
C.太阳能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引起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原因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照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地震、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等;外力作用的能力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势能。故选D
考点:地质作用及其分类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悉塑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带有较强的识记性,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总量情况中,与该自然带相符的是2.该自然带在A地区分布的原因主要是3.目前,图示自然带植被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这导致的后果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沿岸暖流经过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
F.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
G.西南信风影响
H.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
I.自然灾害减少
G.全球降水增加
雪线高度上升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参考答案:1. D
2. A
3. C
本题解析:试题解析:
1.热带雨林带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刚果河流域、亚马逊河流域和亚洲的东南亚,同时在马达加斯加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和巴西高原的东南部也有分布,所以图中阴影区为热带雨林带。对应的气候为热带英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平均气温在15℃以上,降水量大于1500mm。图中气候分析④的满足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2.A地马达加斯加东侧,由于马达加斯加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同时地形的抬升作用,东南信风砸东侧形成地形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3.热带雨林对全球影响巨大: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巨大的蓄水库,生物基因宝库等,其被破坏。使得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雪线的海拔上升。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该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在我国西北地区比较常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图示①表示褶皱、④表示断层,为内力作用的结果;②表示风蚀蘑菇,为干旱地区(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③表示河口三角洲,为流水沉积地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