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十)
A.4 B.3 C.2 D.4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应用。
小题1:从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变化中可看出,此地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应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在此纬度范围内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读图可知为46°34′,由此推算该地纬度应为20°N。
小题2:读表可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23°26′N,可得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读图可知该正午太阳高度值出现频次为3次。
小题3:根据题意可知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为4次,直射点所在纬度和该地20°N纬度差为3°26′,据表可知吻合时段为芒种至小暑。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为了冬季采光,我国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对不同纬度带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分析图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前面的数值是倍数)。
表1?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城市 |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 日照间距 |
① | 24°45′ | 2.02H |
② | 40°28′ | 1.18H |
③ | 35°21′ | 1.41H |
④ | 26°36′ | 1.86H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应用。
小题1:由于上述四城市均位于我国即位于北半球,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即北半球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纬度从低到高则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递减。
小题2:北京的纬度为40°N,故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得26°36’故日照间距应为1.86H,故计算即可。
小题3:由于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向北递减,故日照间距由南向北递增。
点评:本题即可表格资料分析,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内力作用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