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岩层和地质构造的破坏关系,晚生成的破坏先生成的地质构造,故图示反映断层破坏了褶皱,而岩浆侵入破坏了断层。故判断A项正确。
【小题2】受岩浆活动而生成的岩石一定属于岩浆岩。
【小题3】图示⑤位于石灰岩与岩浆岩的接触地带,故可能是石灰岩在岩浆活动中经过变质作用,而生成大理岩。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和岩石的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地质作用顺序的基本判断方法:后生成的地质构造破坏早生成的地质构造,并结合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分析即可,注意区别岩石的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1.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2.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6所示相同的是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地垒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E.喜马拉雅山脉
F.华山
G.乞力马扎罗山
H.阿尔卑斯山脉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1.M反映的地质构造是地垒(断层组合,中间岩层相对上升)。而形成的地貌:山岭。
2.地垒形成的块状山,典型的地貌:庐山、泰山、华山等。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 )
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
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从图中看出乙位于河流的入海口,乙处为河流三角洲,A错。丙处为凸岸,河流弯曲处一般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因此丙处侵蚀比对岸弱,B错。丁处矿床已被侵蚀一部分,天然气为气态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C错。戊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从地貌上看为谷地,位于背斜谷内,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风。沙丘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__。
(4)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地貌。
(5)按岩石的成因分,花岗岩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岩,根据图示可判断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
(1)西北(1分) 风力侵蚀(1分)
(2)东北(1分) 风力堆积(1分)
(3)上升(2分)
(4)喀斯特(岩溶)(1分)
(5)岩浆(1分)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分,答出任意2项即可)
本题解析:
(1)A地貌的名称为风蚀蘑菇。主要是由于岩石的岩性差异,加上风力侵蚀作用越向高空越弱形成的典型风蚀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干旱的西北地区。
(2)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风向与沙丘的缓坡上坡的方向一致。
(3)同一岩层形成于同一年代,从图中可以看出,断层左侧岩层相对上升,右侧岩层相对下降。
(4)D岩层为石灰岩。石灰岩微溶于水,在多雨的环境下形成喀斯特地貌。
(5)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其中,岩浆喷发冷凝形成的岩石属于岩浆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考点: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中A、B、C、D四处发育了冲积扇的是 ,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2分)
(2)图中河流属于水循环的 环节。按照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该河流主要参与了 __ 循环。(2分)
(3)图中洋流向 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2分)
(4)该地沿海平原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2分)
参考答案:
(1)C (1分) 流水堆积作用(1分)
(2)地表径流 (1分) 海陆间(1分)
(3)北(1分) 增温增湿(1分)
(4)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1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
本题解析:
(1)冲积扇形成于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沿途携带的泥沙呈扇形沉积所形成,从图中两条等高线的弯曲情况可判断C处为河流从山地流入平原(200米等高线)的地方,即河流的出山口的位置。
(2)河流属于水循环地表径流环节,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最终入海,为一外流河,所以参与的是海陆间的大循环。
(3)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所以该题中洋流的流向为自南向北,据图中平原地区的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可知回归线以北地区为高纬度地区,故为北半球某区域,洋流应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为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4)据平原地区的自然带可以判断其对应的气候类型,因为气候类型和自然带是一一对应的。常绿阔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该区域风向随季节而改变。
考点:考查水循环、洋流、及气候类型和自然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运动的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