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陕西南部地区图

材料二: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政府于2008年10月04日前规划的、预计在2015年全部建成的调水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工程供水范围为西安、宝鸡、成阳、渭南等沿渭大中城市,主要解决城市生活、工业生产用水问题。每年可从汉江向渭河调水15亿立方米,将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引汉济渭需要开凿出64.9公里长,直径为7米的秦岭隧道,因隧洞过长、过深的特点无法改变,同国内外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隧道相比,在难度上均有超越之处。另外,隧道因过深过长的特点,施工期间如何通风成为该工程的制约性问题;而秦岭地质环境复杂,岩石种类繁多,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岩爆、突然涌水、围岩失稳、围岩大变形、热害等问题;在施工运输和排水保障上,成本较高,对工程进度和安全性的影响大,其复杂程度超过其他隧道工程。
(1)描述图中城市分布特征及分析原因。(6分)
(2)分析并比较图中河流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8分)
(3)评价图中引汉济渭工程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沿河流分布(2分);地势平坦开阔,气候适宜,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4分)
(2)汉江纬度低,且受秦岭阻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季气温高于0°C,而渭河冬季气温低于0°C,所以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4分)受秦岭影响汉江位于夏季风迎风坡,渭河位于背风坡,所以汉江径流量大,渭河径流量小。(4分)
(3)合理。(2分)可调水量大,供水范围大,可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4分)或不合理。(2分)引水线路通过秦岭要开凿过深过长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成本高。(4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可以看到,图中城市主要沿河流分布。
原因:河流沿岸地势平坦开阔,气候适宜,便于耕作。水源充足,生产、生活用水方便。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便于对外联系。
(2)汉江纬度低,位于秦岭南面,受秦岭阻挡,冬季风的影响小,冬季气温高于0°C,而渭河位于秦岭北面,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气温低于0°C。所以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受秦岭阻挡,汉江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渭河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所以汉江流域降水量大,汉江径流量大。渭河流域降水少,径流量小。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合理。因为汉江可调水量大,隧道开通后供水范围大,可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有利于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不合理。由材料可知,引水线路通过秦岭要开凿过深过长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成本高。危险性大,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可能有影响,或引发地质灾害。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职能就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起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的变化,城市的职能是可变的。如著名城市杭州,在历史上曾是南宋的都城(临安)。
材料二
南宋时期临安地理位置图

(1)分析杭州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并评价杭州作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铁路交通条件。(10分)
材料三
表1 某城市热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
时间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气温差(°C)
| 5.2
| 6.0
| 5.4
| 6.0
| 5.5
|
(2)据表1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方向,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
(1)都城的区位优势:位于太湖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位于京杭运河南端,水运方便,利于对外联系;北部大江天堑,有利于安全防卫。
旅游资源集群状况:西湖山水、钱塘江大潮、古运河和现代都市风光,构成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铁路交通条件:位于沪杭、浙赣铁路交汇处,交通便捷,旅游通达性好。
(2)原因与方向: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上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布局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17,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西欧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又叫“羊吃人运动”,在英国表现更加明显,强占农民的土地,用来种植牧草,发展养羊畜牧业。请从气候角度简要分析英国“羊吃人运动”的地理背景。(6分)
(2)B为?__海峡。下面哪几个月风更大浪更急?___?_(2分)
A.12 1 2
B.3 4 5
C.6 7 8
D.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