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1~3题。

1、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 ]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
2、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 ]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3、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 ]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参考答案:1、A
2、C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中国杉杉控股集团于2010年10月在亳州设立杉杉(亳州)服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各类T血衫、运动服、休闲服等高档针织服装,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欧共体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回答问题。
杉杉控股集团在亳州设立杉杉(亳州)服饰有限公司,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水源
B.气候
C.劳动力
D.技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根据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不同,原料重量大于产品重量,或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的为原料指向型工业;产品重量大于原料重量,或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为市场指向型工业;工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为动力指向型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是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投入较多的是技术指向型。普通服装生产厂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A(111°E,32°N)城市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2003年,汽车公司总部从A城市迁到B(114°E,30.5°N)城市。E城市第二产业向郊区扩散,并在郊区建设了出口加工区、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临港型工业集聚区。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指出A城市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的主导因素,说明B城市成为汽车公司总部的区位优势。(4分)
(2)B、C、D三城市连接形成的三角地区是我国酸雨严重区,说明其产生的原因。(4分)
(3)指出E城市港口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政策(1分)B城市位于长江沿岸,铁路线交汇处(0.5分),水陆交通便利(0.5分);人口众多,经济发达(0.5分),市场广阔(0.5分);城市等级高(或省会城市)(0.5分),人才多,科技力量雄厚或服务条件好等(0.5分)。
(2)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1分),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1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0.5分),降水丰沛(0.5分);地处低山丘陵区(0.5分),不利于酸性气体扩散(0.5分)
(3)向航道更深的水域迁移(或先向西北再向东南方向迁移)(1分)货运量增加(1分),船舶大型化(1分),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迁或河道淤积(1分)。
本题解析:
(1)A城市位于汉水谷地,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并不优越,之所以曾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是由于当时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决定的,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所以主要是政策因素。B城市是综合性大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可以从交通、市场、科技力量、经济基础、协作条件等方面分析。
(2)酸雨产生的原因要从污染物质来源、形成条件等方面来分析。B、C、D三城市连接形成的三角地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区内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地处低山丘陵区,不利于酸性气体扩散。
(3)港口需要港阔水深,陆上交通便利,地势开阔。仔细观察上图,看清港口变迁的位置特点:先向西北再向东南方向迁移。根据长江口的水文特征和海陆相互作用来分析,早先的港口现在是在陆地,是因为泥沙淤积,后向东南方向迁移是东南水更深港更阔,所以是不断向航道更深、水域更宽迁移,再加上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货运量增加,船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港口需要更阔更深。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甲中A是德国鲁尔工业区,图乙是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它们都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在丰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影响它们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对比两个工业区的交通条件:在工业区发展早期,A工业区主要利用?
运输,辽中南主要利用?运输。
⑶ 与A工业区相同,我国辽中南重工业区也面临传统工业衰落的问题,请回答衰落原因(至少写2条)
⑷ 试提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至少写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煤、铁; 原料、燃料。
(2)河流;铁路。
(3)煤、铁等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等。
(4)调整产业布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管理;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本题解析:
(1)德国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煤炭产区,同时离法国等国的铁矿距离较近;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影响它们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原料(铁矿)、燃料(煤炭)。
(2)仔细读取图中的信息,在工业区发展早期,A工业区主要利用莱茵河的河流水运运输,辽中南主要利用铁路运输方式。
(3)借鉴于德国鲁尔区的曾经衰落的原因,再结合我国辽中南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资源、工业结构、环境问题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辽中南重工业区也面临传统工业衰落的原因。
(4)借鉴于德国鲁尔区振兴的措施,再结合我国辽中南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体现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逻辑顺序的是:
①工业城市?②工业联系?③工业地域?④工业集聚
A.③④②①
| B.①③④②
| C.④③①②
| D.②④③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之间存在工业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大的工业地域就能形成工业城市。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