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11-05 18:37:3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下表为CA161航班某日飞行情况,表中时间都为当地时间。据此回答题。
航班
| 起飞城市及时间
| 抵达城市及时间
| CA161
| 北京(116°E,40°N)16:05
| 大阪(135°E,34°N)20:10
| 小题1:该航班的飞行时间约 A.3小时35分 B.3小时05分 C.2小时25分 D.4小时25分
| 小题2:该航班 A.飞行在云层之上 B.飞越了南海上空 C.穿越了臭氧层 D.向东北方向飞行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方时的换算、大气圈分层结构以及辨别地理方向等知识。 小题1:北京采用东8区区时,所以当CA161航班起飞时大阪(采用东9区区时)当地时间为17:05,CA161航班抵达大阪时间为20:10,所以飞机飞行时间为20:10-17:05=3小时05分。所以本小题选B。 小题2: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以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中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飞机飞行都在这一层而且这一层富含臭氧。云层、雨、雪等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高度低于平流层,根据北京(116°E,40°N)、大阪(135°E,34°N)两地的经纬度判断CA161航班飞机航向为东南方向,中国南海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故CA161航班没有飞越南海上空。 点评:本题组涉及的考点有地方时、区时的换算、大气圈分层结构以及辨别地理方向等知识点,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解答此试题需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太阳日和恒星日相比,其区别在于 A.二者选定的参考点相同 B.太阳日的时间间隔是24小时56分4秒 C.太阳日比恒星日长3分56秒 D.恒星日比太阳日长3分56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太阳日和恒星日选择的参照点不同,恒星日参照点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一颗恒星,相对准确,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比太阳日24小时短。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王教授于北京时间10:20从杭州(120°E、30°N)出发去夏威夷群岛进行野外考察,飞机飞行了4小时40分钟到达该地,当地时间为20:00。该图为考察的某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1.王教授所考察岛屿的经度位置是;2.右图是王教授在图中④处考察拍摄的太阳照片,拍摄时当地时间最有可能是3.王教授考察期间,下列现象最可信的是 A.165°E B.180° C.165°W D.160°W E.5:30 F.6:30 G.17:30 H.18:30 I.开普敦炎热干燥 G.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 巴西高原一片枯黄 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
参考答案:1. C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平时学习基础知识的关联图为条件,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1.王教授出发时北京时间10:20,经过4时40分钟到达,所以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5点,而当地为20点,时间早5个小时,因此在东经120度向东加经度值75度,为165°W,所以C项正确。 2.图片景观太阳处于海平面,为日出或日落,从④处地形可知,该地东面和正西方位均为山脊,故只能看到西南方向的日落,太阳西南日落,为冬半年,位于北半球的夏威夷在冬半年,昼短夜长,日落时间早于18点,因此C项对。 3.根据日落方位判断该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开普敦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A项对;台风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B项错;巴西高原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降水丰富,草类茂盛,C项错;冬季,北印度洋洋流为逆时针方向,D项错。 考点:1、和运动相关的地方时的计算。2、等高线图中地形的判读以及通视问题。3、根据日落方位判断季节。4、开普敦、巴西高原的气候类型及特点。5、北印度洋洋流方向随季节的变化。6、台风影响我国的时间。 点评:小题1为简单的地方时的计算,可以把运动的问题转化成静止的问题,确定两地的经度差,从而确定经线,难度较小。 小题2以等高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地形的认识,从而推断图片景观为日出或日落;考查根据日落方位判断季节的能力,难度较大。 小题3考查学生对基本气候类型、北印度洋洋流以及特殊天气台风发生时间的掌握情况,难度较小。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起始运动方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面对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斯芬想出一个巧妙的主意来测量地球的周长。埃拉托斯芬生活在亚历山大城,在这座城市正南785千米处,有一座和亚历山大城同在一条子午线(30°E)上的城市塞尼。夏至日正午12点,阳光直射塞尼城中一口枯并底部的同时,埃拉托斯芬在亚历山大城使用木竿和量角器精确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图中∠1为7.2°)。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埃拉托斯芬计算出的地球周长是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9250千米 B.399960千米 C.39600千米 D.40000千米 E.计算的地球周长大于地球的赤道周长 F.此刻E地和亚历山大城所看到的太阳方位相反 G.此日过后∠1将会缩小 H.该日E地和亚历山大日出日落方位相同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延长亚历山大的铅垂线和太阳光线,如下图:
 则图中亚历山大的铅垂线与太阳光线的夹角为7.2°,太阳光线为平行光线,所以在地球表面,7.2°对应的球面距离为785km,则360°对应的球面距离为39250千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计算处的地球周长为经线圈的长度,小于赤道的长度;此刻E地点出现极昼现象,日出时刻太阳位于正北方向,而亚历山大处于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1将增大;该日亚历山大日出东北。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