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十)
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B.长江口河道右偏 C.地方时差 D.昼夜更替 参考答案: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昼长最小值)。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赤道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为0,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越大。丁地昼夜长短变化为24小,位于寒带。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所以四地所处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甲乙丙丁。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20~22题。
小题1:该地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15°E
D.110°E
小题2:该日可能在(?)
A.11月
B.9月
C.7月
D.5月
小题3:该月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
B.印度洋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
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
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正午北京时间计算经度。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白昼时间为10小时,正午北京时间为11:40,而该地地方时为12:00,则该地经度为125°E。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该日昼短夜长,所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且较为接近南回归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3:该月为北半球的冬季,所以印度洋洋流为逆时针,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拉普拉塔河进入丰水期;印度河进入枯水期。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所示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某日的昏线.晨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该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 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完成问题。
小题1:一年中,O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可能为(?)
A.23°
B.43°
C.47°
D.57°
小题2:该日M地的昼长为(?)
A.6小时
B.9小时
C.12小时
D.18小时
小题3:该日后,若N点位置向东远离O点,则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
小题1:由于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即该纬线会发生极昼、极夜现象,其纬度必定大于等于?66.5°?;一年中该纬线离太阳直射点纬度最小可能为?43°?;故该地的太阳高度最大值可能为?47°。
小题2:M、N分别是昏线、晨线与纬度圈的交点,故?MN?之间为黑夜,跨经度?90°?,即该部分纬线上各地的夜长为6小时,昼长为?18?小时。
小题3:N点位置向东远离O点,即该部分纬线上各地的夜长逐渐增长,说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该地仍是昼长夜短,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
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
D.12月22日12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为二分日(3月21日和9月23日),排除B、D两项;本初子午线(0°经线)与昏线重合,即0°经线为18点,北京时间(东8区)与该地相差8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北京为第二天的2点,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自然环境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