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区域地理》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A.酸雨 B.水污染 C.臭氧层空洞 D.全球变暖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甲是指沪宁杭工业区、图乙是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不是沪宁杭工业区的优势,农业发达,鱼米之乡,也不是鲁尔区的特点。所以答案应选C。
小题2: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是废水、废气、废渣。其中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易导致酸雨的产生,二氧化碳易导致全球变暖,而臭氧层被破坏氟氯烃化合物的作用,答案应选C。
小题3:鲁尔区最初利用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铁矿,后来从莱茵河进口铁矿石;沪宁杭工业区所需要的铁矿石主要来自于印度、澳大利亚和巴西。所以两者的共同不利因素是铁矿石缺乏,应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1~2题。
[? ]
[? ]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山东、河南等省发生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地区 | 春雨 | 夏雨 | 秋雨 | 冬雨 |
华南地区 | 11 | 43 | 39 | 7 |
华北平原 | 9.8 | 73 | 13 | 4.2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22 | 45 | 18 | 15 |
西北干旱区 | 32 | 29 | 10 | 29 |
参考答案:(1)东南多西北少(1分);夏秋多冬春少(1分);年际变化大(1分)。(共3分)
(2)A地主要为春旱(1分)。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造成蒸发量大且雨带尚未到达、易形成春旱(1分)。 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 (1分)。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易形成伏旱(1分)。(共4分)
(3)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答对其中任三点得3分;其他答案有理可酌情给分,共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和资料分析运用能力。第(1)题,根据夏季风对我国影响的时空特点和规律可归纳出水资源分布的时空特点。第(2)题,A为黄淮海平原地区,这里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B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丘陵地区,因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形成伏旱。第(3)题,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采取措施来减少干旱灾害对我国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