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十)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小题1:图示B处等高线符合“凸高为低”为山谷地带,泥石流发生于河谷地带。
小题1:图示地形发生泥石流,故判断为山谷,故等高线应符合“凸高为低”,泥石流的正确逃生路线为沿山坡向上跑。
点评:传统的经典例题,值得借鉴。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据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统计,截至2010年3月17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达645万公顷,超过多年同期均值近180万公顷,2000多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是重灾区,受旱面积占全国的83%,受灾人口5104.9万,饮水困难人口l609万,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千公倾,绝收面积940.2千公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l90.2亿元。读图6,回答问题。
(1)说明图中特旱区分布特点。(6分)
(2)造成我国西南地区长时间持续干旱的自然原因有哪些?(10分)
(3)我国西南地区的严重干旱造成粮食作物枯死、人畜饮水困难。从长远来看,西南
地区抗旱的基本措施有哪些?(10分)
(4)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约为2222亿 (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在全国排名第三,但云南省却是我国一个水资源“穷省”。云南省成为我国水资源“穷省”的原因有哪些?
 (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在全国排名第三,但云南省却是我国一个水资源“穷省”。云南省成为我国水资源“穷省”的原因有哪些?
(10分)
参考答案:
(1)(6分)分布集中、面积广(2分),主要分布在云、贵两省(2分),贵州省面积最大(2分)。
(2)(10分)全球大气环流异常(2分),冬季风对该地区影响小(2分),长时间降水持续偏少(2分);气温持续偏高,蒸发量大(2分),导致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严重(2分)。?
(3)(10分)发展节水产业(2分);实施人工增雨作业(2分);修建水利工程(水库)(2分);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2分);防治水污染(2分)。?
(4)(10分)云南省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2分);多喀斯特地貌,使地表存水量小(2分);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等社会经济要素不匹配(2分);经济欠发达(抗旱意识淡漠),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2分);山地植被破坏较严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表示地质灾害在我国某两省市的分布。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关于图示的两种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滑坡发生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
B.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
C.滑坡与泥石流的危害完全相同
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与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
小题2:能够增加滑坡灾害频度的人类活动是:
A.植树造林
B.缓坡上修筑梯田
C.在陡坡上堆放大量废渣
D.长江三角洲地区挖渠引水
小题3:图示的甲、乙两城市分别是
A.西宁、兰州
B.成都、重庆
C.郑州、合肥
D.贵阳、南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两者地质灾害为滑坡和泥石流,主要都发生在山区;成因和危害不完全相同;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与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在陡坡上堆放大量废渣,改变坡面受力分布,容易引起滑坡的产生。植树造林能够降低滑坡的产生;缓坡上修筑梯田对滑坡的形成影响小;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平原,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位置。根据图示:图中甲为四川省的成都,乙为重庆。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下图为某次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9日14:00,台湾南部的风向是___________。
(2)此次台风经过菲律宾时,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风暴潮吗?说明理由。
(3)你知道风暴潮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吗?
(4)你认为哪些措施可以减轻风暴潮的损失。(答三条即可)
参考答案:
(1)偏北风
(2)可能。台风带来大风;菲律宾海岸线曲折,多海湾,潮势汇集;沿海多低地,潮水容易涌向陆地。
(3)地下水污染、耕地盐渍化等。
(4)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通知海上船只进港;加固防护大堤;加固危房;风暴潮来临时尽量不要外出;阳台、晒台上的花盆等物品搬进室内等。(答三条即可)
本题解析:
此时台风中心位于台湾岛南部海域上,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为从台湾南部指向台风中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右偏,形成偏北风。
风暴潮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海湾地形、沿海低地;菲律宾是群岛国,有大量的沿海低地和海湾,台风经过时带来大风,使潮水容易涌向陆地。
风暴潮发生时使大量海水涌向陆地,使地下水质变差、土地盐碱化。
减灾防灾措施可从工程性措施(指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和非工程性措施(减灾规划、防灾法律、行政管理、公众教育)两方面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