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05年以来,某省城市化处于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某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发展阶段
B.加速阶段
C.成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E.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变化不大
F.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G.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H.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之和持续上升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很低,城市人口比重增长慢,根据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所以A错、B对。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慢,图中2005年以来,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快,C错。逆城市化阶段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城市化水平很高,农业人口很少,图中数值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D错。
2.据图可判断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A错。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但是第二产业上升较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较快,且逐步占居主导。B错、C错。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均上升,二者就业比重之和也是持续上升,D对。
考点: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表示“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发展变化过程”,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2.关于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错误叙述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E.目前中国的工业化率高于日本
F.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低于日本
G.两国的城市化都是伴随着工业化而进行的
H.中国工业化率的变化受国家政策影响比日本大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国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低,但是目前发展快。日本工业化起步早,工业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一般高于工业化水平。所以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目前中国的工业化率高于日本;两国的城市化都是伴随着工业化而进行的;中国工业化率的变化受国家政策影响比日本大。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高于日本。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地面状况的改变,即由植被地变成了水泥地,则使下滲减少,故地面径流增多。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完成问题。
1.该图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地租从市中心向外变化的是:2.影响该城市地租从市中心向外变化的因素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城市的性质、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F.城市的规模、交通的便捷程度
G.城市的性质、城市的规模
H.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的便捷程度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影响地价高低的因素有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便捷程度。所以总的趋势是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地租下降,但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也出现一个次高值。所以C项正确。
2.影响地价高低的因素有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便捷程度。所以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相同降水量条件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E.天然调蓄能力强
F.城市热岛效应
G.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H.植被覆盖率低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1.甲径流最大值较高且出现的时间较早,而乙曲线径流最大值出现时间较晚且较低,说明乙过程中径流速度较慢,且向地下下渗较多,则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而甲则相反,长期下去会导致城市地下水不足,出现水荒。
2.一般城市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硬化较好则水流速度要快一些,必然地表径流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要早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