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运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分析,②箭头由太阳指向地面,是太阳辐射。③由地面指向大气,也指向宇宙空间,是地面辐射。⑤由大气指向宇宙空间,是大气辐射。④由大气指向地面,是大气逆辐射。
【小题2】①由大气指向太阳和地面之间,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根据前面分析,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主要是与①有关,A对。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辐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A.图中四点气压:C>B>A>D
B.高空中空气由D处流向B处
C.近地面A处温度低于C处
D.C处多晴天,A处多阴雨天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等压线向上弯曲是高压,向下弯曲是低压;近地面气压与空中相反。垂直方向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所以气压大小的排序是C> A > B >D;A处是上升气流,气温高,多云天气;C处是下沉气流,气温低,天气晴朗。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回答以下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曲线中( )
A.a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b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c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d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小题2】影响c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植被状况
B.太阳高度
C.云量厚度
D.地势高低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数值最大的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其次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可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图中低纬度数值小高度数值大的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因为高纬度冰雪覆盖,反射率高,因此a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b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c表示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d表示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小题2】由上题可知,c表示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云层越厚,反射量越大,云层越薄,反射量越小,故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云量厚度。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辐射。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应美国副总统拜登邀请,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于2月13日至17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1、2、3题。1.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2.美国3.圣路易斯到新奥尔良的实际距离约为
A.华盛顿的白昼逐渐增长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C.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
D.南极圈的极昼范围逐渐变大
E.不受北冰洋气流影响
F.高技术工业集中在东南部
G.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专门化程度低
H.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部和西部的气候不同
I.2200千米
G.1500千米
1100千米
900千米
参考答案:1. A
2. D
3. C
本题解析:1.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往北移动,因此北半球虽昼短夜长,但白昼逐渐变长;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南极圈的极昼范围逐渐变小。
2.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北冰洋海岸,冬季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从北冰洋上空顺着中央大平原长驱之大墨西哥沿岸,夏季来自大西洋的暖流气流可自由北上,使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部和西部因地形、大气环流不同而气候不同;高技术工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专门化程度高。
3.圣路易斯到新奥尔良的纬度大约相差10°,因此实际距离约为1100千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古老的气候谚语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如“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此谚语反映的气候特征最适合于我国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
B.江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小题2:此谚语反映了我国的气候特点是
A.旱涝灾害频繁
B.雨热同期
C.夏季高温多雨
D.冬季寒冷干燥
小题3:“处暑无雨干断江”是由于
A.夏季风势力弱
B.夏季风势力强
C.厄尔尼诺现象
D.拉尼娜现象
参考答案:
小题1: C?
小题2: A?
小题3: A
本题解析:
小题1:依据我国雨带的推移时间分布,8月份雨带应分布于华北、东北地区,题目给出了处暑的时间(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故选C。
小题2: 题目中的关键是“谚语反映了我国的气候特点”,从“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可以看出有降水时会形成洪涝灾害,无降水时会形成干旱,故选A。虽然BCD都是我国气候的特点,但与题意不符,不选。
小题3: “处暑无雨干断江”说明河流中无水,根据上题的结论,东北地区降水量少,干旱说明雨带来得晚退得早,主要是夏季风势力弱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太阳对地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