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运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A.游牧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水稻种植业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表可知该种气候类型在亚洲、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都有分布,在欧洲没有该种气候类型,故排除BC;而亚洲在该气候类型区人口密度为61.3人/km²,相比较热带雨林和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的人口密度应比这个值小很多,故应为热带雨林气候,选A。
【小题2】热带雨林气候在亚洲分布区主要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应选D。
【小题3】土壤盐碱化加剧主要是干旱地区引水灌溉引发,排除①,故选B。
考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及环境问题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回答问题。(13分)
(1)我国的寒潮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在哪个天气系统的控制下形成,该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流向如何?
(2)寒潮到来时,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种植业生产外,还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3)图示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和 。
(4)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临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秋末到第二年初春(秋、冬、春)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中心向四周)顺时针向旋转(辐散)(3分)
(2)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牲畜冻伤(3分)
(3)西北向东南递减 盆地多于东西两侧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地形(离冬季风源地距离)(4分)
(4)水的热容量大1分,使地表降温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1分;可增加空气湿度1分,增强大气逆辐射以减轻冻害1分。(如答出水汽凝结释放热量1分等可给分)(3分)
本题解析:
(1)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我国的寒潮一般发生在秋末到第二年初春,在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下形成,该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为中心向四周顺时针向旋转辐散。
(2)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寒潮到来时,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种植业生产外,还可能产生的影响有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牲畜冻伤。
(3)图示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山地和高原。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和离冬季风源地距离。
(4)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临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原因是水的热容量大,使地表降温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以减轻冻害。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大气的保温作用。
点评:冷、暖锋面与天气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与天气
图形
符号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与天气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点是
A.都形成连续性降水
B.降水都降在锋前
C.都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
D.都属于气候系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冷锋是形成阴雨降温天气,所以A项是不对的;冷锋降水是在锋后,所以B项是不对的,冷锋和暖锋不是都属于气候系统,所以D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太阳对地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