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请据图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8分)
(2)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8分)
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山东省从巴西等国进口优质铁矿砂,满足省内钢铁企业的需要。

(3)图中反映了哪些有利于山东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请列举两条。(6分)
非洲一些产金国面临着金矿开采难度加大,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等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矿业企业积极参与了非洲矿产开发的合作项目。
(4)填表说明,中、非矿业企业在金矿开发中是如何实现合作共赢的?(4分)

参考答案:
(1)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位于非洲大陆南端,三面临海;成为海上交通要道(海运条件优越)。
(2)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
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3)有煤炭资源;海陆交通便利。
(4)①资金(技术;设备)②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黄金产量)
本题解析: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热量、气候等方面,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海洋运输和对外联系,读图8可知,南非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位于非洲大陆南端,三面临海, 海上交通便利。
(2)根据两气候统计图,左为南非a城市,右为巴西b城市,都是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根据ab两城市的纬度位置,可知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因而雨季较短,而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因而雨季较长。
(3)根据图例信息,可知图10中反映了山东省具备铁路、港口等交通优势,煤矿能源优势,有利于山东省发展钢铁工业。
(4)根据材料提示“非洲一些产金国面临着金矿开采难度加大,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等问题”,可知非洲矿产开发存在资金、技术和设备等不足,则我国矿业企业积极参与非洲矿产开发,中国矿业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设备等,从而提供非洲金矿开发的水平,最终提供非洲金矿开发的经济效益。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域地理,重点考查地理位置、气候、工业区位条件和资源开发。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1~4题。

1.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热量充足?
C.地形种类多样?
D.土壤肥沃
2.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3.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4.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
A .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参考答案:1、A
2、C
3、A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最肥美的草原之一,其天然草质达80%以上。
(2)据中国社科院2006年“蒙东水土资源考察”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地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加上其它沙化土地,总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
(3)如今,从游牧到网围栏放牧,开荒种地,定居等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减、变咸。
(4)当地牧民世代相传的游牧生活,实际上是建立在对这个地区生态规律的深刻理解上的非常贴切的文化表达。

小题1:说出图中主要山脉名称,比较该山脉两侧的气候类型。(6分)
小题2:试分析呼伦湖水位下降的原因及危害。(5分)
小题3:近年来,当地牧民纷纷建起了棚圈和网围栏,打了不少机井,变游牧为驻牧,请简析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6分)
小题4:简述适当载畜量的游牧方式与当地生态的和谐关系。(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大兴安岭;东侧为温带季风气候,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6分)。
小题2: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1分)。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取水,不合理采矿等(2分,任意三点即可)。危害:湖水变咸,鱼类减少(1分),沿岸土地出现沙化和盐碱化(1分)。
小题3:生态问题:荒漠化(2分)。原因:网围栏影响野生动物的自由迁徏,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1分);牧草被过度啃食和踩踏(1分);大打机井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表层土壤缺水,导致牧草枯矮,最终出现荒漠化(1分)。水井数量过多将使荒漠化有斑点状向片(面)状发展,使荒漠化呈扩大的趋势(1分)。
小题4:适当载畜量的游牧方式:可避免对草场的过度利用和踩踏(1分),也可避免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1分),有利于维护天然草场的生态平衡,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北地区的西部地区,故山脉为大兴安岭,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故其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小题2:图示呼伦湖位于内蒙古高原,故其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河流水补给,其水源减少主要从自然原因(降水量和蒸发量);人为原因主要从荒漠化扩张,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分析。湖泊水位下降,导致了盐度上升,影响鱼类生存;并影响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分析。
小题3:材料反映的围栏饲养可能出现不合理放牧;打了不少机井,可能导致围绕饮水井地区过度放牧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大打机井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地表植被生长,且由于该地区位于半干旱地区,故植被的破坏可能导致荒漠化扩张。
小题4:适当载畜量的游牧方式可缓解上述的过度放牧和过度开采地下水等问题,而利于保持当地的生态环境。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点,并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调用课本关于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基础性强,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深圳和长沙两地某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表(单位:元),完成1~2题。

1、该类工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主要目的是
[? ]
A、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
B、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
C、接近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技术支持
2、该类工业转移带来的主要影响,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B、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调整
C、短期内可能导致移出地大量民工失业
D、不利于移人地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产业转移现象越发普遍。回答24-25题
小题1:产业转移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导致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
B.发达国家接受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C.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不利于新的主导产业的形成,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D.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