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中(阴影代表黑夜),表示春分日或秋分日广州海珠区昼夜长短状况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故昼长都为12小时。故选A图。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和时间问题计算。
小题1:“嫦娥一号”发射时为北京时间24日18时05分,而西五区时间较北京时间(东八区)时间晚13个小时。
小题2: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位置判断。
小题3:按照位置,图示e表示木星,为太阳系中质量体积最大的行星。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连续三个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变化示意图(Ⅰ、Ⅱ、Ⅲ各表示一个月),已知该地水平移动的物体向左偏转。读下图,回答下列题。
小题1: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H时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长江流域正值梅花盛开时节
D.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阶段I,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B.阶段I,北印度洋海水流向为自东向西
C.阶段Ⅲ,悉尼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阶段Ⅲ,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进入汛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结合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的相关知识。本题学生根据题目中抓住关键点:该地水平移动的物体向左偏转。此信息意在告诉此地为南半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砖偏向力:南左北右)。结合图中知道,南半球在II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的最小值,判断此时节气为夏至(6月22日左右)。夏至日,靠近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慢,A排除;北半球夏季,而长江梅花的开放季节在冬季,排除C;夏至日,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处于南半球的巴西高原此时草木枯黄,排除D;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的最大值。故选B。
小题2:上题判断II是6月份,故I、III分别是5月份和7月份。在阶段I(5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不断增大,在夏至日达最大值,北京(120°E,40°N)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不断增大,排除A;在阶段I(5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北半球夏季,南亚地区吹夏季风(西南季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运动方向是夏顺冬逆,此时北印度洋海水流向为自西向东;排除B;D.阶段Ⅲ(7月份),根据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进入汛期,而不是“开始”。华南地区开始进入汛期时间是4-5月份;长江流域地区开始进入汛期时间是6—7月份;华北、东北地区开始进入汛期时间是8—9月份。阶段Ⅲ(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向南移动,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故选C,此题要求学生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