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北京时间2001年8月18日、26日和9月24日,太阳先后3次出现特大耀斑活动,大量x射线和质子爆发。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耀斑现象发生在太阳的2.这几次太阳活动造成的影响最可能是
A.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E.引起电离层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F.使达到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G.爆发几分钟后指南针照样能够正确指示方向
H.对人造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太阳风。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图中表示的是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2.若图中表示的是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若图中表示的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太阳系,b为银河系,c为总星系
B.a为银河系,b为太阳系,c为地月系
C.a为银河系,b为河外星系,c为太阳系
D.a为总星系,b为河外星系,c为太阳系
E.a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黑子,b层太阳活动主要为耀斑
F.b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黑子,c层太阳活动主要为耀斑
G.a层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可使地球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H.当b、c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
I.a为地壳,b为地幔,c为地核
G.a为地核,b为地壳, c为地幔
a为地壳,b为地核,c为地幔
a为地幔,b为地壳,c为地核
参考答案:1. B
2. D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天体系统的等级关系中,等级越高,范围越大,最高一级是总星系,然后依次是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所以读图,根据范围判断,a为银河系,b为太阳系,c为地月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同级,但河外星系中没有太阳系、地月系,所以只有B对。A、C、D错。
2.太阳大气外部结构图中,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所以图中 的a为日冕层,主要太阳活动是太阳风,b为色球层,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日珥,c为光球层,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所以A、B错。b层的耀斑活动可以影响地球的短波通信,a层的黑子活动影响地球的气候,C错。b、c层的太阳活动增强,带电粒子流与地球磁场发生碰撞,可以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D对。
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从内向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所以对应图中a为地壳,b为地幔,c为地核。所以A对,B、C、D错。
考点:天体系统等级结构,太阳大气结构及太阳活动的影响,地球圈层结构。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19题。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示为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我们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下降的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世界气象组织报告称,由于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最新的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9月是1880年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9月。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造成了水灾,长期来看维系生命的河流可能干涸。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时间即将耗尽,科学家呼吁“别再烹煮地球。”
分析CO2的浓度变化导致河流干涸的原因。
参考答案:CO2 浓度升高,保温作用增强(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地面(海面)温度升高,加快冰川融化,河流源头补给减少(6分);温度升高,蒸发量加大,河水减少(4分)。
本题解析:?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保温作用增强,使地面(海面)温度升高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对河流的影响是短期水量增加,长期河流干涸,因为:温度升高,冰川融化,补给减少;蒸发加剧,河水减少。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学生应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温度的变化会带来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
【规律技巧】全球变暖的判断技巧: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全球变暖会因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2)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量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次数,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①不利: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有利: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植物的生产率。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①影响作物产量②影响种植制度 ③影响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
(2)对工业的影响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使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增多,加快和干扰人体新陈代谢,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5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0月17日北京日报报道,昨天是第30个世界粮食日。“团结起来,战胜饥饿”是今年的主题。常言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7月以来国际粮价大幅攀升,国际小麦价格一度上涨60%至80%,现40年来最凌厉涨势,国际社会着实“心慌”。
材料二:我国部分商品粮、棉基地分布图

(1)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2分):
甲是?,乙是?。
(2)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至少答出4点,4分)
(3)丙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3分)
(4)简述丁省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地位不断丧失的原因。(3分)
(5)甲地所在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使该工业区从衰落走向繁荣,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3分)
参考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水稻种植业(2分)
(2)距海近,降水丰富(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等(4点即可得4分,必须包含自然、社会两方面)
(3)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3分)
(4)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非农业用地的增多,耕地比重下降;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人口增多,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答两点即可得3分)
(5)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高兴技术产业、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多样化;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科技,延长产业链(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