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A.冷锋 B.暖锋 C.反气旋 D.气旋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和题干文字信息及近地面气温、气压和气流方向之间关系等原理知识,判断该地具有两个热力环流圈,分别是b→f→g→c→b、b→f→e→a→b。因此C选项成立。
【小题2】在a→b→c时段,空气湿度由低到高再到低,b前后湿度最高,可能有降水过程;排除C选项。同时气压由高到低再到高,b前后气压最低,可能有上升气流,排除A(冷锋过境前气压较低)、B(暖锋过境后气压应降低)。D选项正确。
考点:热力环流、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4分)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_________;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4分)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6分)
(4)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 (6分)
参考答案:
(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或: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4)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和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有暖流流经,起增温增湿作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
本题解析:
(1)从图示分析,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
(2)A位于亚欧大陆东部,B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同位于温带,自然带相同,但A因终年受西风影响,海洋性强,气温年较差小,B受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大;大陆东岸由南向北,随纬度变化,太阳辐射量减少,植被变化以热量为基础。
(3)亚热带植被在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大陆西岸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对应的地中海气候,因夏季受副高影响,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3)C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东部形成热带雨林的原因从纬度、地形和洋流分析。该岛纬度低,气温高;东部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考点:自然带分布;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特征;热带雨林气候特殊分布区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中纬度某内陆地区地形和气温分布图,回答小题。
【小题1】a、b两条等温线气温相差约 ( )。
A.3 ℃
B.6 ℃
C.5 ℃
D.21 ℃
【小题2】x和z纬度相差2°,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在y纬度,a、b之间的高差为500米,按照对流层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可以判断出a、b两条等温线气温相差约3 ℃。选A。
【小题2】根据图中的等值线可以看出,丙地和甲地的地势明显高于乙地和丁地,丙地和甲地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总量要大于乙地和丁地。同一海拔的甲地气温明显高于丙地,表明甲地大气的保温作用强于丙地,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则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就强,故丙地所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大于甲地。选C。
【小题3】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地区向西海拔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故等温线数值a<b,甲、乙的温度分别高于同一等高线上的丙、丁的温度,所以甲、乙的纬度低于丙、丁的纬度,故该地区位于南半球。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出该地区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选B。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液态或固态微粒的总称,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来源可分为人为气溶胶和自然气溶胶两种。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通常用以推算气溶胶含量。读中国多年平均气溶胶厚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两地AOD数值的差值可能为( )
A.0.1 B.0.3
C.0.5 D.0.9
【小题2】图中A、B两地同在四川,但AOD值差别却很大,分析两地AOD值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
①A地地势高 ② B地植被覆盖率高 ③A地工农业活动多 ④ B地人口密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等值线之间的间距为0.3.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A地的数值在0-0.3范围内;B地的数值在0.6-0.9范围内,A、B两地AOD数值的差值在0.3-0.9之间,但不可能等于0.3或0.9。答案选C。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A位于四川省西部山地区域,地势高;植被覆盖率高;但人口分布稀疏,工农业生产活动比B地少;B地位于四川盆地,人口和城市分布密集,工农业生产活动多。答案选D。
考点:该题考查图表的判读与分析及四川省的区域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1.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2.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
A.①
B.②
C.③
D.④
E.①减弱
F.②增强
G.③减弱
H.④增强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
2.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表面受热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壳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