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河流及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规划中的川藏铁路,在工程建设中,对沿线地区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处是世界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分析该峡谷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等温线为该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分析①②间等温线弯曲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促进西藏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加速转型,请你为西藏农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图示区域内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并推测区域内生态环境恶化对河湖水文特征可能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工程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新的滑坡、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工程建设可能破坏脆弱的高原、山地生态环境,使其难以恢复。
(2)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缓慢抬升;雅鲁藏布江不断侵蚀下切而形成。
(3)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地势比两侧低,气温比两侧高;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顺河谷深入,使河谷增温,气温比两侧高。
(4)调整农业结构,使结构多元化;科技兴农,培育优良品种,改进农业技术,使农牧业增收;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牧民收入;建设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特色农业;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滥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调节能力下降;自然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等。大江大河的水源地遭破坏,入河水量减小,河流径流量减小;入湖水量减小(高原上湖泊萎缩,部分湖泊消失);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草原、森林等植被的破坏,使其削峰补枯(涵养水分)功能减弱,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我国东北与长三角地区粮食生产状况差异明显。
1.表中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省区是2.随着土地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应该是
A.上海
B.黑龙江
C.吉林
D.浙江
E.垦荒,扩大耕地面积
F.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G.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
H.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现代化专业化生产水平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单位面积谷物产量乘以人均耕地面积表示人均谷物产量。表格中黑龙江的人均谷物产量为1523.96kg,为最高的省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随着土地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应该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现代化专业化生产水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读图一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棉花各生长时期,从降水量角度简析A城棉花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限制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出苗期:降水较少,灌溉水源不足;蕾期、花铃期:降水较多,利于生长; 吐絮期:降水较少,利于后期生长和收摘。
(2)水资源(紧缺);自然原因:降水总量较少;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地表水量少;人为原因:人口密集,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印刷工业生产能力已超过美国东北部。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印别工业和造纸工业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l)珠江三角洲印刷业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珠江三角洲丰富的造纸原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可实现农产品和加工业的废物利用。(2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发展造纸业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经济发展快、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交通便利;造纸原料丰富
(2)农作物秸秆、甘蔗渣
(3)工厂要实行清洁生产、禁止未经处理排放污水、禁止砍伐树木、回收废旧纸张等。
本题解析:与美国东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印刷业具有市场潜力大、原料丰富、劳动力廉价而丰富等优势。造纸业布局一般靠近原料地,以植物的纤维为原料。发展造纸业会造成水污染等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多选题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图是“苏北某乡镇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该图将该区域划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1980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其中数字“1”、“2”、“3”、“4”分别表示湖泊、居民点用地、耕地、经营用地(如农家乐等)。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该区域环境的影响可能有2.下列措施中,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A.降水量增多
B.气温年较差变大
C.PM2.5下降
D.湖泊水质变差
E.保护湿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F.全面恢复原有湖泊,发展淡水养殖业
G.以“农家乐”为平台,适度发展旅游业
H.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1. BD
2. A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为湖泊转为居民点用地、耕地、经营用地;耕地转变为居民点用地,说明该地区湖泊面积减小。湖泊面积减小,则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降水量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湖泊面积减小,水量减少,湖泊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差;居民点用地增大,湖泊面积、地表植被减少,可能导致PM2.5含量增大。所以本题选择BD选项。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所以应保护湿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以“农家乐”为平台,适度发展旅游业。全面恢复原有湖泊,发展淡水养殖业,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不利于生态的持续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