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四)
2017-11-10 18:26: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该图是我国东北满洲里(49.5°N,117.5°E)——绥芬河(44.5°N,131°E)一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分)
 (l)这条剖面线的走向是?。 (2)填出地形区名称:C?;D?。 (3)ABCD四地自然景观有明显差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以?为基础。 (4)C地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 B.甜菜 C.棉花 D.小米
| (5)该地区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有?、?、?三种水源,河流汛期出现在?季和?季。 (6)写出B地形所含的地理意义(至少两方面)。 ①?;②?;
参考答案: 小题1:西北—东南? 小题2:东北平原?长白山 小题3:水分 小题4:B 小题5: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春、?夏秋 小题6:半湿润、半干旱界线? 400mm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界线等,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两点的经纬度变化判断其走向。 小题2:图示C位于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势较低,判断为东北平原。D位于东北平原的东部,为长白山区。 小题3:图示ABCD四地的自然景观呈东西方向的递变,属于干湿度地带性,是由于水分条件由沿海向内陆的递减而导致的。 小题4:C位于东北平原,属于中温带;小麦和小米属于粮食作物,而不是经济作物,棉花为亚热带或暖温带作物,不适宜在东北种植,而甜菜为中温带作物,符合。 小题5: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双汛,夏季由于受降水补给,形成夏汛;春季由于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故形成春汛,且还有各地普遍存在的地下水补给。 小题6:图示B为大兴安岭,其地理意义主要从地形、地势、气候类型、降水量、植被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能根据经纬度变化、地形起伏准确判断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分布,并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况,可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属于常规考点,学生应加强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1900~1980年世界汽车生产份额的地域变动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世界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地在____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世界三大汽车生产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发展汽车工业相同的有利 ? 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都与中国合作,兴办汽车工业,其最优区位因素是______, ? 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欧;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的工业比较发达 (2)欧洲、北美、日本;科技发达、资金雄厚 (3)接近市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中日东海专属经济区示意图,回答:
 (1)、石油形成于地质时期的________代,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石油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质构造中__________往往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2)、请代表我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开采春晓、平湖油气田的理由:
参考答案:(1)、中生?沉积岩的面积和沉积岩的厚度?背斜 (2)、①平湖、春晓油气田在我国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范围内;②平湖、春晓油气田属于我国大陆架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③平湖、春晓油气田也在日本单方面主张的中间线中方一侧。因此,我方完全有理由开采上述两地区的油气资源。
本题解析:要寻找我国开采春晓、平湖油气田的理论支撑点,必须充分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尽管中、日两国专属经济区出现重叠,但两油气田既是我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又在日本单方面主张的中间线中方一侧。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略图(左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右图)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形成,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与环西太平洋地区侯鸟迁徒的中转站。二十世纪末,该湿地一度萎缩并遭到破坏,水质变差。 材料三?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向内地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缘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材料四?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2003年经济指标比较表
 (1)到二十世纪末,黄河三角洲湿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原因可能有哪些?(6分) (2)与长江、珠江相比,黄河河口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6分)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单位GDP能耗较低,根据资料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4)从珠扛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的原因。(8分)
参考 91exam .org答案: (1)变化:湿地萎缩、破坏,水质变差(2分) 原因:过度理开发(如石油开采);黄河上中游过度引水灌溉,使黄河断流,三角洲淡水水量锐减,湿地萎缩;淡水减少导致海水入侵,水质变差;环境污染。(任答2点得满分4分) (2)①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稳定,现在的河口三角洲形成只有150年的时间。而长三角、珠三角的历史悠久,城市有充足的时间发展。 ②黄河泥沙淤积严重,航行条件差;河口多滩涂,水浅,不合适形成港口;使得交通环境较差。 ③地势低洼,黄河又是地上河,洪水泛滥严重,不合适城市建设。 ④黄河三角洲生产条件较差,土质贫瘠(多沙土,盐碱土),水资源较短缺,农业发展受限 (任答三点得满分6分) (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比重较高(2分);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耗能较少。(2分) (4)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价格上涨;房租、地价上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市场萎缩。(任答4点得满分8分,其他说法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分析:到二十世纪末,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变化为:湿地萎缩、破坏,水质变差。其原因可能有过度理开发(如石油开采);黄河上中游过度引水灌溉,使黄河断流,三角洲淡水水量锐减,湿地萎缩;淡水减少导致海水入侵,水质变差;环境污染。 (2)与长江、珠江相比,黄河河口地区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是:①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稳定,现在的河口三角洲形成只有150年的时间。而长三角、珠三角的历史悠久,城市有充足的时间发展。②黄河泥沙淤积严重,航行条件差;河口多滩涂,水浅,不合适形成港口;使得交通环境较差。③地势低洼,黄河又是地上河,洪水泛滥严重,不合适城市建设。④黄河三角洲生产条件较差,土质贫瘠,水资源较短缺,农业发展受限。 (3)根据材料分析: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单位GDP能耗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比重较高;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耗能较少。 (4)从珠扛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的原因是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价格上涨;房租、地价上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市场萎缩。 点评: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区域的开放性特征,便于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落后地区提高资金、技术和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发展地区提高资源、劳动力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国力研究组”的研究评估结果表明,美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一,以下依次是日本、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在经济领域,中国处于第六位,分值略高于俄罗斯,但是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在科教领域,中国的分值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法、英、德的五分之一,不到俄罗斯的二分之一。在军事领域,中国的分值相当于美国的九分之一,俄罗斯的三分之一,英、法的二分之一,与日、德大致接近。在资源方面,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二、美国第三。据此回答问题。 1.从分值看,中国与各国相比最弱的两个领域是 ①经济?②科教?③军事?④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据你分析,日本的综合国力虽然高于中国,但在下列哪些方面不如中国 ①基本实体?②农业生产规模?③科技水平?④外交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①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②与法、德、俄结盟,对抗美国 ③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④重视环境保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1.B 2.A 3.D
本题解析: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其大小主要表现在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外交、科学技术五个方面,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一些时事和案例进一步理解综合国力竞争的原因和现状。第1问可以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2问日本综合国力虽然高于中国,但基本实体(包括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等)、农业生产规模小于中国;第3问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应该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结盟,不称霸,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壮大世界和平与安定的力量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