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11-10 18:26: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土地。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高约120多米,黄土覆盖的古塬)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水分蒸发? 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③实现自流引水?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小题2: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 A.断裂谷地 B.风力沉积作用 C.向斜谷地 D.流水侵蚀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结合图示引水渠道穿越山区,采用隧洞的形式可分段施工,减小工程量,且利于保持工程从高处向低处引水,可自流,而该地区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故减少蒸发和增加雨水补给不是主要目的,该工程的水源主要来自洛水上游。 小题2:结合渭河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山脉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故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往往把该工程按坎儿井的功能类推,而容易出现错误,解题关键是结合图示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材料二:?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较耕地面积减少越快,农业劳动力效益增幅就越高,反之则低。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收益变化图。
 材料三:农业优势指数是指某省域的农业产值占该省GDP比重。农业优势指数>1反映该省域的农业在沿海具有比较优势,农业优势指数<1反映该省域农业在沿海不具比较优势,其值越高反映了本省农业实力及其在地区经济中的贡献能力越强。
 (1)试描述1978-2005年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3分) (2)我国沿海地区农业贡献能力最强的省域是?,请分析其原因。(5分) (3)从1978-1984年,按照农业优势指数,大致可以将沿海省域分为三类:(3分)
类型
| 农业显著优势类 (优势指数≥2)
| 不具优势类 (优势指数≤0.5)
| 中等优势类 (0.5<优势指数>2
| 省域
| ?
| ?
| ?
| (4)自1990年以来,沿海各省域劳动力效益变化最小且农业优势指数下降到1.0以下的省是?,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5)针对以上情况,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农村应该(?)(多项选择)(3分) A.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 B.加快工业化进程,尽快将农业用地转化为工业用地 C.发展外向型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生产力? D.实现农业产业化? E.积极推进城市化
参考答案:(1)1978-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围绕50%上下波动,第三产业比重相应上升(3分) (2)海南省(1分)?①现代高效农业地位显现;②气候高温多雨、生长期长;③运输条件的改善(任选2点)? (4分) (3)琼?京、津、沪?闽、浙、苏、粤、鲁、冀(3分,每空1分,答错1个不给分) (4)广东(1分)?耕地面积减少较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越快(2分) (5)ACD(2分)(选对两个得1分,只选对一个或错选皆不得分)
本题解析:(1)直接根据材料一,分别分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2)直接根据图18比较。海南岛的农业生产优势主要从水热条件,种植制度、交通和技术等方面分析。(3)直接根据图18纵坐标比较分类。比较材料二图示和图18中的农业优势指数即可判断为广东省,广东省农业优势下降主要是由于农业用地面积缩小,主要从城市化的影响分析。(5)材料主要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比重下降,由于城市化导致了沿海地区农业优势指数的下降,故针对该问题,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是合理措施,故选AC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认真审题,能从题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我国的农业生产区域概况和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等内容分析。注意比较分析和针对性答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关于英国和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日本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B、日本和英国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日本和英国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英国气候深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0分)下图示意我国汉江流域,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河流地貌类型,并分析原因。(4分) (2)结合汉江流域地理特征,分析修建丹江口大坝主要作用。(3分) (3)说出该区域城镇分布特点及其原因(3分)
参考答案:(1)甲:河流侵蚀地貌(v型河谷)(1分)?位于上游,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烈。(1分) 乙: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1分)?位于下游,地势平坦,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1分) (2)防洪: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下游地势平坦,洪涝频繁;发电: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灌溉和输水:季风气候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每点1分,共3分) (3)沿河谷地带分布(1分)?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昆仑山 D.天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为太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无图考图,学生只要能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掌握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和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