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A.暴雨和泥石流
B.地震和滑坡
C.洪涝和台风
D.滑坡和沙尘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 的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地震能够引起滑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在山区,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A.暴雨
B.干旱
C.滑坡
D.台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在山区,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滑坡。其他选项属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的关联性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相关材料及示意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38.10N,142.60E,震源深度约20公里。甲国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啸最高达到23米。
(1)试述甲国东部海岸海啸多发的原因。(6分)
材料二? 2012年3月24日,去年在海啸中失踪的一艘甲国渔船出现在乙国境内,距离乙国夏洛特皇后岛西北只有120英里(193公里)。
材料三?下图为该渔船海啸发生前与发生一年后所在位置示意图。

(2)请分析此次事故中,甲附近海区渔船漂移到乙附近海区的原因及路径。(6分)
(3)引发该次海啸的震级与引发印度尼西亚大海啸的震级相当,但海啸造成的人员伤亡却少得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海啸造成甲国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人文原因。(6分)
(4)如果在甲地附近海岸布局核电站,试对其区位进行利弊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甲国东部紧邻太平洋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此处经常发生大地震;再加上甲国特殊的海岸线与海底地形的影响;故发生海啸的机率较大。
(2)海啸使渔船遭到严重破坏,渔船在无人驾驶下随洋流漂移;其移动路径,先随北太平洋暖流由甲附近海区向东漂移越过太平洋,再随阿拉斯加暖流向北漂移到乙附近海区。
(3)甲国社会经济发达,防灾设施完善,灾害预警及时,救灾效率高;国民教育中非常重视灾害防治教育,教育效果好;该国多发地震与海啸,国民有较丰富的抗灾经验。
(4)利:可缓解该国的常规能源不足问题;紧邻人口密集区与工业发达区,市场能源需求量大。
弊:靠海太近,易受地震、海啸侵害;一旦发生核事故,在人口密集区可能造成人员的严重伤害。
	本题解析:
(1)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国位于亚洲东部,东部紧邻太平洋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经常发生大地震。甲国海岸线曲折,加上海底地形的影响,海浪叠加,发生海啸的机率较大。
(2)渔船漂移到乙海域,说明海啸使渔船遭到严重破坏,渔船在无人驾驶下随洋流漂移。 其移动路径随洋流移动,先随北太平洋暖流由甲附近海区向东漂移越过太平洋,再随阿拉斯加暖流向北漂移到乙附近海区。
(3)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国是日本,社会经济发达,防灾设施完善,灾害预警及时,救灾效率高。海啸灾害多发,国民教育中非常重视灾害防治教育,教育效果好。该国多发地震与海啸,国民有较丰富的抗灾经验。
(4)该国能源缺乏,在甲地附近海岸建设核电站,可缓解该国的常规能源不足问题。甲地紧邻人口密集区与工业发达区,市场能源需求量大。这是有利区位条件。
甲地附近靠海太近,易受地震、海啸侵害。一旦发生核事故,在人口密集区可能造成人员的严重伤害。这是不利的区位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表,回答下题。
2013年五次地震的相关数据资料
A.①③④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②⑤震源均位于软流层以下
C.②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①⑤震级相同,震中距相同的地点烈度相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巴基斯坦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汤加、印度尼西亚、千岛群岛和阿拉斯加都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除了震级外,影响烈度的因素还有距离震中的远近、抗震性等因素的影响,因而D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震灾害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2010年10月~2011年2月我国华北大部及江淮北部等地区遭遇旱情。图为“2011年1月29日我国局部地区气象干旱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干旱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有2.导致此次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3.此次干旱对冬小麦影响较大。对冬小麦产量进行预估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1.干旱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有2.导致此次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3.此次干旱对冬小麦影响较大。对冬小麦产量进行预估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A.山西、河北、山东、北京
B.陕西、北京、天津、安徽
C.湖北、河南、安徽、江苏
D.河南、山东、江苏、安徽
E.冬季风势力强,旱区长期受冷气团控制
F.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位置持续偏北
G.亚洲高压势力强,沙尘暴频繁影响我国
H.全球气候变暖,出现暖冬,蒸发量增大
I.①②
G.②③
①③
③④
 
	参考答案:1. D
2. A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气候变化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直接读图即可。
2.冬季华北地区的干旱主要是由于受冬季亚洲高压影响。
3.监测地面事物需要利用遥感技术,而对小麦进行预估产量需要结合电子地图,即地理信息系统。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