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四) 2017-11-10 18:46: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大 中 小 】  
               
              小题2: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 
 1、单选题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
 
 |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小题1:仔细读图,注意辨别图中图例信息,结合中国主要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可知,图中重旱的省区有四川、云南、贵州等,四川省简称为“川”或“蜀”,云南省简称“云”或“滇”;贵州省简称“黔”或“贵”。故选项B项正确。
 小题2:根据图示:图中重、特旱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容易导致森林火灾。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故选项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A题:(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2009年2月的澳大利亚,当东南部备受高温干旱和山林大火之苦时,东北部又遭受洪水侵袭,澳洲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据此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影像资料显示B处盛行风向为?,判断的理由是?。流经①处的洋流是?(寒、暖)流,受这一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更加?(干旱、湿润)(6分)
 (2)试运用大气环流的有关知识,解释2009年2月澳大利亚北涝南旱的原因。(4分)
 B题:(10分)【地理——环境保护】
 图10甲、乙水域都是世界重要的资源分布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水域最常见的水污染形式是?,这种污染对当地水生生物有何不利影响?(5分)
 (2)若甲、乙两区域遭受了同等程度的水污染,在自然状态下,哪一处更难净化?为什么?(5分)
 
 
 参考答案:A题:(1)西北风?图中山火产生的烟雾向东南方向飘散 (2分)?寒 (2分) 干旱?(2分)
 (2)北涝:2月,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南移,北部受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1分)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带来降水(1分)
 南旱:2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2分)
 B题:(1)石油污染阻碍氧气进入水体,鱼类等水生动物会因缺氧而死亡;不利阳光透入,妨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5分)
 (2)甲水域更难净化因为甲水域为内流湖,水体不能与外界交换,不利污染物的扩散净化 (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2013年1月29日全国雾霾区分布图和该日济南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此日雾霾影响严重的省区有2.雾霾形成和消散与低层大气的稳定性密切相关,随着近地面气温上升,低层大气中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逐步消散。该日济南近地面空气质量出现好转的时段是 A.鲁、皖、豫
 B.晋、陕、宁
 C.苏、赣、浙
 D.鄂、湘、贵
 E.5时至8时
 F.8时前后
 G.12时至15时
 H.5时至20时
 
 
 参考答案:1. A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中图例分布看,影响严重是深色地区,明显不对的省区有:陕、宁、赣、鄂、湘、贵。正确答案是A。
 2.根据题目介绍“随着近地面气温上升,低层大气中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逐步消散”,之后空气质量出现好转,说明是逆温现象结束之后。由图中看到,8时的时候,空气的温度为恒温,12时之后开始,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气正常对流处于稳定状态。正确答案是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是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西南地区长时间受高压控制,出现干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还有哪些自然因素加剧旱情。(6分)
 (2)简述此次大旱的危害,说出主要的防减抗措施。(9分)
 
 
 参考答案:(1)喀斯特地形,地表水渗漏严重;水资源分布不均;地形起伏大,水利建 设困难(6分,每点2分)
 (2)危害: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减产绝收;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生态受破坏;旅游收入剧减(6分,每点2分)
 措施:加强水库、引水工程等水利建设;调整工农业生产结构,减少高耗水项目;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加强立法和管理(3分,每点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